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徐秉义

徐秉义(清朝官员)

徐秉义
徐秉义(1633年-1711年),原名与仪,字彦和,号果亭,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顾炎武外甥,徐乾学弟,徐元文之兄,中国清朝官员。徐秉义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典试浙江,多拔名士。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擢右中允,任《一统志》总裁。次年,升侍讲,任左庶子。谦退引病归,其兄弟卒后复被召。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擢少詹事、日讲起居注官。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升詹事,进礼部侍郎管詹事府。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授吏部右侍郎,充《明史》总裁,朝考御试赋第一,充武举正考官。康熙四十年(1701年),充经筵讲官、《律例》馆总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以谳案拟罪失当解任,留翰林馆,补詹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次年,归休遂园。徐秉义与兄乾学、弟元文倡为古学,文行兼优称正人君子。其编有《培林堂书目》,辑有《诗经识余》,著有《经学志余》《宋儒学案续》《经进集》《明末忠烈纪实》《易经识解》《耘圃培林堂代言集》《培林堂集》等。

  • 别名徐与仪
  • 彦和
  • 果亭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县)
  • 出生日期1633年
  • 逝世日期1711年
  • 主要作品《耘圃培林堂代言集》、《经学拾余》、《明末忠烈纪实》等
  • 本名徐秉义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选右中允。官至吏部侍郎,时人评为“文行兼优”。后与刑部侍郎绥色克同赴陕西,审理粮盐道受贿案,拟罪失当,贬詹事。后擢内阁学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徐秉义典试浙江,一时知名之士几乎全被选拔完了。秋,徐秉义以史馆纂修被征召入京,授左中允。此后,徐元文任日讲起居注官,教习庶吉士。徐秉义参与馆选。作为教司,考虑以兄拜弟不合礼教,而不拜教司不合王法。徐元文上疏辞去职务,康熙帝不答应。特免去徐秉义教司,此事才得以了结。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许三礼弹劾徐乾学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并纵容子侄贪赃受贿,广占田产。但对徐秉义,许三礼则说他“文行兼优”,向朝廷恳切举荐,希望能够加以重用。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三日,徐秉义与钱陆灿、孙旸、盛符升、徐乾学、尤侗、何棒、黄与坚、王日藻、许缵曾、周金然、秦松龄等十一位老耆聚饮修禊于遂园,宫廷画家禹之鼎绘《逐园耆年楔饮图》。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擢少詹事,日讲起居住官。康熙三十八年,升任詹事。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任殿试读卷官。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后,徐秉义告假还乡。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圣祖南巡时,徐秉义陪同游园,御赐“恭谨老成”匾。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