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萧友梅

萧友梅(中国近代音乐家)

萧友梅
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1901年,萧友梅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1912年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同时进入莱比锡大学研究教育学,1916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1927年,与蔡元培先生共同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并担任教务主任。1929年,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亲任校长,使国立音专在困境中得以发展。萧友梅编撰了一大批音乐教材、论著,并创作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红色歌曲就有:1928年,写出了《国耻》等3首歌曲,是中国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1931年“九一八”之后,写出了《从军歌》,是我国第一批以救亡为题材的爱国歌曲之一。1922年写出了《问》,主题是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的祖国深沉的忧虑。还有《国立音乐院院歌》,大提琴曲《秋思》等。1940年12月31日,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

  • 本名萧友梅
  • 民族汉族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广东广州府香山县石岐镇
  • 出生日期1884年1月7日
  • 逝世日期1940年12月31日
  • 毕业院校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
  • 主要成就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
  • 职业音乐家

《萧友梅全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萧友梅编写的音乐教材: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1927年的《小提琴教科书》等,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和《中国历代音乐概略》等学术论著,还创作了《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作品。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1916年,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音乐学著作主要有《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据天津大学网站证实:原创于1935年,为纪念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的建校40周年而谱写的北洋大学校歌,也是由其完成。此校歌由天津大学继承,演唱至今。其中“不从纸上呈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歌词,振奋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萧友梅还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才华,编撰了一大批音乐教材、论著,并创作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1920年出版了《乐学研究法》,1920年—1921年出版了《和声学纲要》,1924年一1925年出版了《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六册),1925年出版了《钢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1927年出版了《小提琴教科书》,1928年出版了《普通乐学》与讲义《近世音乐史纲》。20年代初,他陆续创作了一些配有钢琴伴奏谱的艺术歌曲,大都被收录在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的《今乐初集》、1923年出版的《新歌初集》和1924年一1925年出版的《歌集》1一3册中,这些都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和最早出版的作曲家的个人专集。他的创作,以反映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居多,如《中华好》《南飞之雁语》《新雪》《登高》《星空》《杨花》等。有的作品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五四爱国纪念歌》《国民革命歌》《国难歌》《从军歌》,悼念黄兴、蔡锷的《哀悼引》,悼念孙中山的《总理奉安哀辞》等等。他在深研西洋乐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很重视,主张“古今中外的音乐都要学习”,“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谱写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虽不尽完善,却也不难看出音乐家于此所倾注的心力。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