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隆

王隆(隋朝官吏)

王隆
王隆,字伯高,太原祁县人。北周济州刺史安康郡公王杰子。唐朝诗人王绩父亲,诗人王勃曾祖。隋朝开皇年初,以国子博士诏,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国之得失。隋文帝予以嘉奖,出任昌乐县令(今河南省南乐县),再迁忻州铜川县令(今山西省忻县西),颇有令名,民望甚高,被称为“铜川府君”。任期届满,退隐不仕,卒葬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县)。

  • 中文名王隆
  • 别名铜川府君
  • 伯高
  • 籍贯太原祁县
  • 官职忻州铜川县令
  • 主要作品《兴衰要论》七篇

字伯高,卓识颖悟,非礼不动,以儒学知名,传太仆先生之业,教授门人千余。隋开皇年初,以国子博士诏云龙门,曾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国之得失。帝称善,后出为昌乐令(今河南省南乐县),再迁任忻州铜川县令(今山西省忻县西),颇有令名,民望甚高,被称为“铜川府君”,秩满退归遂不仕,卒葬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县)。配裴氏,封铜川夫人。生子五:度、通、凝、绩、静。现为河南省伊川县下天院王氏始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