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藤野严九郎

藤野严九郎(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藤野严九郎
藤野严九郎(1874年7月1日—1945年8月11日),男,和族,出生于日本福井县,毕业于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日本医生、教授。藤野严九郎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藤野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896年10月毕业,并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科专门校(现日本东北大学)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11年,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科专门校并入,成立为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决定成立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因出诊途中中暑在福井逝世。

  • 中文名藤野 严九郎
  •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ふじの げんくろ;英语:Fujino Genkuro
  • 别名藤野先生
  • 国籍日本
  • 民族大和民族
  • 出生日期1874年7月1日
  • 逝世日期1945年8月11日
  • 毕业院校名古屋大学
  • 执业地点东京三井公司、东北帝国大学、私立诊所
  • 职业教师,医生
  • 出生地日本福井县

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藤野严九郎到了上学的年龄,进入了福井丸冈町的平章小学,但由于初等教育不充分,所以在野坂源三郎老师的补习班接受了汉学、习字、算盘等教育。野坂源三郎是原福井藩的中坚武士,年轻时就有汉学的志向,1878年受当地人的邀请开了补习班。严九郎对汉学的深刻造诣,据说是受野坂源三郎的影响。

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

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日本东北大学对于鲁迅与藤野的纪念(3张)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治郎(しきなみ じゅうじろう,1871-1965)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教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

藤野(疑似右侧立者)在东北帝国大学指导学生,1912年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后失业。第一任妻子在此时去世。藤野后投奔二哥藤野明二郎,在二哥的诊所中工作。其实,从仙台回到家乡后,北京医科大学曾邀请他担任教授,但严九郎回绝了这一提议,选择了在家乡小镇行医的道路。

藤野严九郎就读于爱知医学校期间,结识了在名古屋一间小餐馆中弹三味线的加藤,她父母早亡,根据《医师 藤野严九郎》记载,“严九郎知道了她的经历后,甚是同情,并向她求婚”,之后两人结为连理。然而,1917年12月30日,加藤夫人因病去世,享年43岁。刚回到故乡便痛失爱妻,这使得严九郎失魂落魄。不过,在周围人的劝说下,1918年,严九郎同井田文再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并于当年和1923年,生下长子藤野恒弥和次子藤野龙弥(其于1958年为藤野严九郎立碑纪念)。

不久藤野明二郎猝死,幼子难以维持诊所,藤野遂在两个诊所间两头跑,支撑起两个家庭。藤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弥在2022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回忆,祖母出生于商人家庭,藤野先生出身医学世家,两人的三观很多时候并不一致。“祖母告诉我,有一年地震,她丢下孩子一个人从房子里跑了出去,这件事被祖父说了一辈子。另外,祖母有时候有点大小姐脾气,花钱大手大脚,于是有时候会嫌祖父小气。”

藤野幸弥在初中时,从祖母的口中听说了鲁迅和祖父交往的经历,祖母还说,丈夫亲口告诉她,中国一定会发展起来的。“祖父告诉祖母,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日本应该对中国抱有敬意,对中国的侵略应该立刻停止。他还说,再过100年,中国会变得非常强大”。

藤野严九郎教书多年,脾气直而且死板,不擅长接待病人。好在他行医认真,两个诊所能够勉强开下去。山村居民贫穷,藤野严九郎收费很低。病人没钱的时候,他就干脆免费治疗了。虽然他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他在当地颇受人尊重。贫苦的人来看病时,会带一些种得比较好的蔬菜水果作为酬谢,以至于家中的浴缸塞满了西瓜。从坪田忠兵卫所著的《故乡的藤野严九郎》(藤野严九郎表彰会出版)的一些片段中,可以一窥开诊行医时期,严九郎的人品秉性。“总是板着脸,尤其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很难打交道”“戴着一副椭圆形的金边眼镜”“对于穷人,不付诊疗费他也给看病,就算等到盂兰盆节或是年末,他也不会催债。”藤野性情固执倔犟,对衣着也不甚讲究,但“作为医生,他一直践行‘医为仁术’,十分讨厌欺瞒糊弄,甚至像是个认真严肃过头的怪人。”可以看出,他的严谨耿直,受到了患者的尊敬。

1931年,中国文学研究者增田涉来到上海,在鲁迅的寓所,每天与鲁迅促膝长谈3小时,接受鲁迅一对一的悉心教导。1934年,鲁迅就岩波文库出版《鲁迅选集》一事,向已经回国的增田涉表达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将《藤野先生》加入选集。次年,《鲁迅选集》出版,严九郎得知自己曾经的学生已经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1935年,当时藤野的长子藤野恒弥在读高中,老师菅好春老先生发现了鲁迅新出版的文章《藤野先生》中的主人公与藤野恒弥的父亲重名,请藤野恒弥回家确认,时年61岁的藤野严九郎表示肯定,但要求儿子“不要声张”。藤野恒弥很听话,这么荣耀的事,也没跟别人说。但菅老师又问起他时,他也不好撒谎,便如实告诉了老师。菅老师过来拜访藤野严九郎,二人聊了好久。菅老师离开之后,再没跟别人提起此事。于是,虽然藤野严九郎的大名在中日两国被读书人津津乐道,却没人知道真正的藤野严九郎仍然在偏僻的山村勉强谋生。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1936年10月,文豪鲁迅的死讯在日本见报。根据藤野先生的侄子后来描述,当时藤野看着报纸上鲁迅的照片(可能是沙飞拍摄的),把报纸举过头顶,拜了几拜。年底,鲁迅的朋友小林茂雄找到藤野先生。藤野这才知道,鲁迅不只把他的照片挂在墙上,把他写进散文里,这些年还一直在找他,想见他一面,哪怕能见他的后人一面。藤野先生追悔莫及。然后,日本记者向藤野先生约稿,他写了一篇短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在日本的进步刊物上,在那个军国主义蔓延的日本,这是很有风险的,这可能也是他不想让儿子跟别人说这件事的原因。

1937年中国抗战爆发后,日本药商到藤野家高价收购药品供应日军,藤野对中国抱有同情,推脱村民需要,拒不售卖。药商走后,藤野叮嘱两个儿子:中国,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严九郎开诊行医期间,继续反对日本发动的战争。根据《医师 藤野严九郎》记载,他曾在患者面前批判军队“不应与中国进行战争”。依照当时的治安维持法,那是有可能被举报的言行。

或许是造化弄人,长子恒弥考入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并成了一名军医。1945年1月1日,年仅25岁的恒弥在从军过程中于广岛陆军医院病故,稍后,藤野长子高中时期的友人、时年14岁的竹内美年子在火车上遇见了出诊回家的藤野:“那天正赶上下雨,我看见他披着蓑笠。那个年代披蓑笠的人已经不多,我印象里过去的武士才穿戴蓑笠,所以先生给我的印象非常独特。”

受于生活所迫,藤野仍然要在诊所工作。当年8月10日,藤野严九郎在出诊过程中倒在路上。

藤野的邻居、时年17岁的土田岩男回忆道:“那是1945年8月10日,他像往常一样出诊后准备回位于三国町的住处,忽然感觉到身体不适,走到一处叫小锅桥的地方,身体不支。有位老奶奶让他到她家住下,严九郎先生坚持要到我家。人们把他背到我家后,我们准备收拾榻榻米的房间给他住,他拒绝了。我们就在卧室兼厨房铺上褥子,我想为他搭上蚊帐,先生也说不需要。”

“第二天大概在11点左右,先生安详地离去了。当时邻居家来了几个大人。我当时在大阪上大学,因为营养不足,需要回家调剂就正好赶上先生去世。于是我和3位大人一起,送先生最后一程。”当时几乎所有家庭的年轻人都当兵打仗去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葬礼举办得非常简单。

4天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图册:

人物简评

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

1961年在福井市建立了纪念碑。

1983年5月18日,鲁迅的故乡绍兴市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町(现芦原市)结成友好城市。

1984年7月,他的故居被改造成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他生前任教的日本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帝国大学)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藤野先生》作为中日两国的语文课课文,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

2006年,北京的鲁迅博物馆和藤野的出生地福井县芦原市分别向东北大学赠送了鲁迅和藤野的胸像。

2024年,日本大阪举办了纪念藤野严九郎的展览,纪念藤野严九郎诞辰150周年。

结缘鲁迅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