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德彰,号寿屏,南荫翠亨村人。孙中山长兄。幼年在家协助父亲务农,15岁到南葫当长工。清同治十年(1871)17岁时随母舅杨文纳赴檀香山谋生,初为雇工,后租地垦荒,因经营得法,富有经济实力,被政府允许回国招募华人。1883年迁人茂宜岛发展种植兼营商业、土地买卖、房屋出租以及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话公司等,渐成巨富。为人慷慨仗义,为华人拥戴,被称为“茂宜王”。1879年,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得其助学,后倾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孙眉“移书檀中各亲友为总理先容”。在其发动下,首次出席兴中会的25人中,香山籍华侨占半数,并任茂宜分会主席。1895年,孙中山为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贱价出售牲畜,以捐充军饷。1899年2月梁启超赴檀游说,孙眉误信保皇党,与兴中会员李昌、黄亮、钟木贤等前后捐款助汉口自立军军饷逾10万元。
1904年,夏威夷当地政府修订租地年限条例,使其经营无以为继,加上长期以经营所得全力支持弟弟革命及照顾弟弟家庭生活,家资渐虚。同年,孙中山奔走革命,孙眉将珍藏之“龙涎香”赠与,为孙中山备急时所需。1906年,孙眉宣告破产。1907年与好友郑仲、杨德初回香港,即到越南河内协助孙中山安置在广西、河口几次起义的撤退人员。1908年5月,孙眉与田桐、邓子瑜等破坏保皇党在新加坡振武社的宣传活动。1909年在香港九龙一带秘密结党,扩大革命影响,筹备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11月赴马来西亚参加槟榔屿会议,策划广州“三二九”起义,随即化名黄镇东与刘汉生、杨德初秘密潜入广州湾,以商号“三泰利”为联络点,组织同盟会南方支部,并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收复雷州半岛六县。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广东一些人士力举孙眉为广东都督,其接受孙中山劝喻,回澳门约集海外同志,提倡办实业。民国元年(1912)底以香山合胜公司承租经营香山恭常都鸡拍义合蠔塘。1913年各省讨袁军败挫,其在澳门收容撤退民军。
1915年2月11日于澳门病逝,葬于澳门西洋坟场。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拨国币1万元,将其骸骨从澳门迁葬于翠亨村型头尖西南山腰处。1934年在翠亨村建设纪念中学时,将一座教学楼命名为“寿屏堂”,以作纪念。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其墓侧竖立功德碑,以表彰其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功绩和贡献。(其墓表可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