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4日,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家人移居香港。
1960年,考入香港培正中学读书。
196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主修数学,并以三年时间完成四年大学课程。
1968年,在全英联邦大学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获香港中文大学Stephen Salaff教授推荐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师从陈省身教授。在伯克利读书的第二年,陈省身教授就认为他的论文已足够成为博士论文。丘成桐1969年参加崇基学院毕业典礼丘成桐辗转飞往旧金山(1969年9月1日)丘成桐与导师陈省身合影(1996年)
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1972年,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
1974年,加入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
1978年,受邀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
1979年,返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教授。
1982年,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数学家;同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83年8月,受邀到波兰华沙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并接受菲尔兹奖。丘成桐于波兰领取菲尔兹奖(1983年)
1984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1987年,加入哈佛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教授、Higgins数学讲座教授、William Casper Graustein数学讲座教授。
199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93年,返回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担任数学讲座教授,定期回港教学及指导研究生,并与杨振宁教授共同领导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克拉福德奖(The Crafoord Prize);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7年,获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003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2008年—2012年,担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
200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2010年,获以色列总统佩雷斯颁授沃尔夫数学奖。香港中文大学庆祝丘成桐荣获沃尔夫数学奖
2013年,担任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兼任数学系和物理系教授的第一人。
2014年,担任哈佛大学数学科学与应用中心首任主任。
2018年,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 Grossman Award),这是该物理大奖首次颁给华人数学家。
2019年3月28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8-2019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2020年,担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2021年4月,担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
2022年,从哈佛大学荣休;同年4月,受聘担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2023年,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2024年1月,担任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首任理事长。
丘成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