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钱弘亿

钱弘亿(吴越国国王钱元瓘第十子)

钱弘亿
钱弘亿(929年-967年),后改名亿,字延世,小字和尚,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的第十子,吴越大臣。钱弘亿自幼天资俊拔,善属文。开运中期,忠献王(钱佐)欲铸铁钱,上疏谏止,有“八害”之说。钱弘俶即位后,钱弘亿被任命为丞相,出为明州刺史。显德三年(956年),钱弘俶为配合后周征讨南唐,钱弘亿上疏力陈其弊,理直言切,终使钱弘俶醒悟。北宋建国后,吴越臣附于宋,钱弘亿被升任奉国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后于乾德五年(967年)去世。钱弘亿为人处事,颇为正直,在明州任上时,钱弘亿体恤民情,废除掉许多不利于百姓的科条旧制。还曾献诗讽劝钱弘俶力行节俭,而深受其赞许,并赐诗予以褒奖。

  • 延世、和尚
  • 出生地临安
  • 出生日期929年
  • 逝世日期967年
  • 主要成就吴越时任宰相
  • 本名钱弘亿

宋初授奉国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卒于建隆末年。钱弘佐为官刚正不阿,反对搜罗民丁增加军队。

钱弘佐为吴越国主时,议铸铁钱。钱弘亿认为行铁钱有八害,其中一害是“新钱(铁钱)既行,旧钱(铜钱)皆流入邻国”,指出恶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一害是“可用于我国而不可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指出通商对吴越的重要作用。钱弘佐采纳这个建议,停止铸铁钱。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