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居淮东
李贞出生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他长期居住在泗州的盱眙县,后来迁徙到临淮的东乡。他性格孝顺友爱,敦厚节俭,谦虚谨慎。他娶了朱元璋的姐姐长公主为妻。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贞看见同乡有人大肆扩张田地房产,积累财富,就叹息说:“这是什么时候啊,还想成为富家翁吗?”于是他就捐出家中的财产,杀牛杀猪,准备酒食,召集同乡的人,共同守望相助来保卫家乡。没过多久,乱兵进入了他的家乡,当时淮东还是元朝的领地,李贞于是带着家人到淮东避难。
携子投军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阳,就带着他的小儿子李文忠向西投奔朱元璋。他们在乱兵中出入,吃野草,睡在露天,几乎不能存活下来,他们日夜向天祈祷,希望能保住父子二人的性命。十二月,他们终于到达滁阳见到了朱元璋。朱元璋见到他们非常高兴,供给他们衣服和生活用品非常丰厚,李贞父子暗自庆幸说:“我们和你脱离祸乱,能够到达这里,可以说是再生了。况且又得到了朱元璋如此深厚的恩宠,我们怎么报答呢?”李文忠当时十六岁,沉着坚毅有智勇,朱元璋非常喜爱他,说:“我的外甥就像我的儿子一样。”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教育培养非常周到,命令他跟随自己征战讨伐。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严州、衢州、婺州、处州等郡,命令李文忠在严州开设幕府,来经营管理还没有归附的郡县,李贞从金陵前往严州就养。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派遣他的部将从乌石山进犯严州和诸暨,经过两个月没有解围,严州人大为恐慌,李贞心中感到不安,于是就代理掌管军务,命令李文忠带兵击败了他们,六天后就回来了,人们依靠他才得以安定下来。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大举发兵平定两浙,命令李文忠带领他的部队水陆并进,攻取杭州,李贞又代理掌管军务,军队从桐庐出发,俘虏了守卫关卡的士兵,把他们送到严州,俘虏到达严州后,看见城中的精兵都出发了,暗中有了叛变的想法,李贞察觉了这件事,就设宴犒劳他们,等他们喝醉后全部擒获了他们,用刑具拘束着送到京城,朱元璋非常高兴。李文忠的军队所向无敌,没有攻不下的地方,杭州平定后,留下李文忠镇守,李贞又来严州就养。
建明封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登上帝位,封李贞为恩亲侯。当初,李贞将要到淮东避难而长公主去世了,暂时安葬在家乡。到这时,朱元璋不断地思念她,追封她为孝亲公主,命令有关部门按照丧礼把她的灵柩送还安葬在先人的墓地。李贞当时在杭州,朱元璋在梦中都想见到李贞,时常派遣宫中使者询问他的生活起居。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想每天都能见到李贞,就在内城西遍赐给他府第,召李贞前来居住,加封他为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追封孝亲公主为曹国长公主。李贞将近七十岁,到府第居住后,朱元璋命令他免除日常的朝见,朝见时只称名不唱赞。朱元璋到他的府第赐宴,皇太子和各位亲王也经常前往问候,李贞感到局促不安,只是用手拍着胸口说:“朱元璋的恩义太深重了,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报答之情。”
奏表谢恩
洪武五年(1372年),北方的元朝已经平定,残余的部队逃跑到沙漠地区,朱元璋命令将领出兵消灭他们,授予李文忠征虏左副将军的官职让他出征,军队出发越过山岭五个多月了,还没有传来胜利的消息,朱元璋颇为担忧,召李贞进入便殿告诉他自己的意思。李贞上前说:“上天降生圣人来继承中华的国运,皇上的洪福和上天一样高大,海内都归属于版图之内,那元朝区区残余的势力,苟延残喘在沙漠地区,不值得担忧。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会传来了,希望不要劳烦皇上忧虑。”没过多久,李文忠果然奏报胜利归来,朱元璋又到李贞的府第赐宴,非常高兴,李贞上表谢恩,并且辞谢俸禄和赏赐。表章说:“我承蒙皇上的圣恩,因为孝亲公主的亲戚而受到宠信赐给我府第,我自己思量有什么能耐能够得到这样高的荣耀呢?我生长在田野乡间,勤劳地从事耕种收获,只知道凭自己的劳力吃饭,哪里想得到会有这样显贵的荣耀呢?早年特别蒙受仁祖皇帝的恩宠,不因为我愚笨无能,让我处在子婿的行列,长期在皇上的侍从之中,抚爱教导的恩情,想起来无穷无尽,报答它没有止境。接着中原起兵,家人没有存活的,我独自带着小儿子到别的地方避难,寄身在豺狼出没的地方,奔走在荆棘丛生的荒野,生命危险得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哪里想得到能够保全性命。我想皇上兴起军队仗义而行,顺应天意民心,掌握上天赋予的符命而兴起帝王的基业,振奋神灵威武而拯救百姓,四海归心,群雄服从。我的父子有幸遇见圣明的时代,从污泥中脱身出来,从垂死的境地中保全了性命,被收养在宫廷之中,被当作心腹看待,我的小儿子李文忠愚昧幼稚,蒙受再造的恩情,扶持培养教育他,使他成长立业,皇上指示授予他神妙的谋略,镇守边疆,他还没有效一点微小的功劳来帮助圣明的治理,这就像萤火虫的光依附于日月,蚊子的叫声依附于雷霆一样,以至于他能够成就武功,也参与分封的行列,享受一品官的俸禄,位列上公,以至于愚笨的小孙子李景隆也在侍卫的职位上,三代都享有高官厚禄的荣耀,恩泽广泛地施及我们一家。估量现在享受俸禄的人家没有超过我的了,回想过去的艰苦,哪里想得到今天会有这样的荣华富贵?一点一滴,一丝一毫,没有不是皇上赐予的,皇上怜惜我年老,赐给我免除朝见的恩惠,怜悯我愚笨,用特殊的礼节对待我,多次蒙受皇上亲临我的府第,时常得到皇太子的眷顾,朝廷的赏赐每次都传颂到天上,爵位俸禄又优厚地给予我的子孙,恩情深重,言语无法表达完全。现在朝廷清明,法律制度都建立起来了,官职不是虚设的,俸禄不是白得的,我常常存有知足的警戒,总是担心盈满的恐惧,我的俸禄是应当辞谢的。希望圣明的皇上俯察我的微小的诚意,准许我的请求,或许我的真情能够得到表达,稍微免除一点白吃俸禄的深深的惭愧,我自己怜惜自己衰老疲惫,没有办法报答皇上的恩德,希望皇上寿命和天地一样长久,国家宗庙尊贵安定,永远延续福祚的长久,永远享受太平治世的安乐。”李贞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儿子虽然在身边,有早晚侍奉的孝道,他不因此感到高兴,有时奉命出征讨伐四方,长期在外面辛劳,他也不因此感到忧虑,他忠诚笃厚就像这样。
卒于府邸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李文忠随从秦王、晋王前往他们的封国,到六月回来,仅仅过了五天,李贞得病,忽然不能说话了。朱元璋听说后非常震惊,就到他的府第探问病情,朱元璋握着李贞的手问他:“还认识我吗?”李贞抬头哭着回答,朱元璋洒泪呜咽不能停止。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回到宫中,派人接连不断地探问并送东西给他。十月十一日(11月1日),李贞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朱元璋非常悲痛,停止上朝三天,亲临祭奠,追封他为陇西王,谥号恭献。十二月二十二日(1379年1月10日),朱元璋下令把李贞安葬在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的墓地,随从长公主的墓兆。发丧的那天,朱元璋又到那里,在西城楼上望着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