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郭晞

郭晞(唐朝名将)

郭晞
郭晞(?-794年),唐朝将领郭子仪与霍国夫人王氏之子。唐朝官员。郭晞少年善骑射,经常随父郭子仪征伐。初,郭晞以战功授左赞善大夫。随广平郡王李俶(即唐代宗)收复两京,力战于香积寺、陕西,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后以功拜殿中监。广德二年,加御史中丞。广德二年(764年),领朔方军授邠州,击破吐蕃、回纥。永泰二年(766年),检校左散骑常侍。大历七年(772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十二年(777年),丁母忧。服除,加检校工部尚书,判秘书省事。建中二年(781年),丁父忧。朱泚之乱,郭晞潜逃至唐德宗所在的奉天,复检校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后改太子宾客。贞元七年(791年),其长子郭钢单骑叛逃吐蕃,被吐蕃送还,郭钢赐自尽。郭晞受儿子牵连,免官。第二年,复授太子宾客。贞元十年(794年),郭晞逝世。

  • 全名郭晞
  • 字晞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 逝世日期794年
  • 逝世地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平定河中叛乱、大破吐蕃
  • 本名郭晞
  • 籍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
  • 祖籍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
  • 家世太原郭氏分支华阴郭氏家族

郭晞(733—794年),字晞,华州郑县人,善于骑射。年青时就常随父征伐,因勇敢善战而被授于左赞善大夫。

安史之乱时,从郭子仪参加收复长安、洛阳的战斗。屡出奇兵克敌,战功卓著,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

唐宝应元年(762年),与安史叛军对峙的绛州(今山西新绛)唐军发生兵变。郭子仪奉诏平乱,诛杀首恶,其党羽仍图谋叛变杀害郭子仪。郭晞得知其谋,即埋伏亲兵四千,严加戒备,并亲自持弓警夜七十余日,兵乱再未发生。

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吐蕃等入侵围攻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郭晞任御史中丞,领兵大破敌军。此年冬,吐蕃再次攻邠州,列阵于泾河北岸。郭子仪令郭晞率步兵四千,骑兵五百进击。郭晞兵微将寡,遂持兵不战,以观时机。待傍晚时,乘敌正在渡河,郭晞突然出击,灭敌五千。然后连战连捷,加御史大夫兼朔方行营节度使,因父亲坚辞,而未任御史大夫。

郭晞在邠州时,纵士卒欺凌百姓,邠州节度使白孝德因郭子仪之故,不敢制止。泾州刺史段秀实自愿任白孝德手下执法官,将杀人越货的十七个士卒斩首示众。郭晞的士卒极为不满,鼓噪披甲,欲生事逞威。段秀实只身入营见郭晞:“郭子仪副元帅勋塞天地,你纵卒为暴,将罪及副元帅。这样,郭氏的功名能存在多少?”段秀实之言未毕,郭晞下拜说:“您直言相劝,恩情甚大。我一定约束士卒,听从教诲。”回身对周围士兵喝道:“还不解甲归营?胆敢闹事者处死!”段秀实当夜特意留宿于郭营,郭晞彻夜不眠,予以保护。

第二天一早,郭晞向白孝德请罪悔过,邠州遂安。后来,郭晞历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等职。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长安发生“泾原兵变”,叛军攻入长安,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郭晞正在家中居父丧,朱沘派人至郭宅,欲令郭晞掌兵。郭晞佯作口哑,来人以兵刃威胁,他终不出一言,叛军知其不可用,方作罢。不久。郭晞与弟郭暧夫妇先后潜出长安,投奔奉天,朝廷命其恢复原官。朱沘之乱平息后,随唐德宗返回长安,以功加太子詹事。后来改任太子宾客。

唐贞元十年(794年)五月初十日,郭晞去世,追赠兵部尚书。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