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崔寔

崔寔(东汉大臣)

崔寔
崔寔(生卒年不详),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名儒崔瑗之子。中国东汉文学家、政论家。崔寔出生名门,少沉静而好典籍。崔寔明于政体,吏才有余,遂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之为《政论》。后拜议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会诸儒博士共定《五经》。至梁冀伏诛,以故吏而遭禁锢数年。后拜辽东太守,以母丧请归。除服后召拜尚书,以世乱不宜仕宦,数月请归,卒于家。崔寔认为“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赞扬汉宣帝采取严刑峻法,使社会安定;批评汉元帝奉行儒术,“多行宽政”,成为西汉王朝“基祸之主”。反对赦免。认为“赦以趣奸,奸以趣赦”,即频繁赦免罪犯,不仅不能制止犯罪,反而使人“轻为奸非”“犯恶尤多”,如此相互促使,“两不得息”。他主张不轻易颁布赦令,最好相隔10年以上才大赦一次。《后汉书》本传载崔寔著碑、论、箴、铭、答、七言、祠、文、表、记、书共15篇。今存《政论》《四民月令》,均有残缺。其文学作品,今存《答讥》和《大赦赋》两篇,均为残篇

  • 子真
  • 所处时代东汉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冀州安平
  • 出生日期约103年
  • 逝世日期约170年
  • 主要成就公车上论、编写农书
  • 主要作品《政论》《四民月令》
  • 本名崔寔

崔寔少时沉静,爱好典籍。父亲崔瑗去世,减卖田产,修起冢茔,建立碑颂。葬后,隐居在墓旁,资产用尽,因穷困,以贩酒为业。当时人多因此嘲笑他,但崔寔始终不改。但也就是够家用而已,不致力于盈余。服丧完后,三公都来征召,他都没有应召。

元嘉元年(151年)十一月,朝廷召命公卿郡国举荐至孝有操行之士。崔寔受到郡里的推举,被征到公车,因病不能对策,除为郎。明晓政体,做吏的才能很有富余,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名为《政论》。论点切中要害,言论动听且确切。

此后,崔寔被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征召,他全不应召。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才能美好高妙,宜在朝廷任职。朝廷召拜他为议郎,升迁为大将军梁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在东观著文作书。又出京任五原太守,有惠政。

崔寔教授百姓制作工具以避免遭受寒冷之苦。当时胡虏侵入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吏民,崔寔整顿兵马,注重烽候,使胡虏不敢侵犯,常常成为边境最强的队伍。后来崔寔以病被征召,拜为议郎,又与各位儒学博士共同榷定《五经》。

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崔寔因是故吏而被免官,禁锢多年。

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朝廷召命三公推举威武有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拜为辽东太守。在赴任的路上,崔寔母亲刘氏病故,他上疏精求蹄归葬行丧。服丧之后,朝廷召拜他为尚书。崔寔以当时动乱不安,称病不理事,数月后被免官归家。

约建宁三年(170年),病故,家徒四壁立,没有殡敛费用,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