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白,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8月27日(清同治八年七月二十日)生于广东新会县。其父陈子桥是个乡绅,晚年加入基督教。四叔梦南亦为基督教徒,曾翻译西书供陈少白阅读,对他的影响较大。陈少白六岁起在家课读,1884年以后从族兄心夔、翰周及陈源泉等人读经书,学做八股文。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学习。他擅长文学,能歌赋,会书画,有“才子”之称。但度量偏狭,出语尖刻,不易与人共事。
1889年在广州受洗入基督教。后因事赴港,经基督教会牧师区凤辉介绍,结识孙中山。翌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入香港西医书院,二人从此成为挚友。后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结为四兄弟,常在一起共商革命大计,被清廷通缉,时人称为“四大寇”。
1892年孙中山毕业离校,即辍学随孙中山,先后到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和开设药局。1893年春,孙中山把中西药局迁到广州西关,改名东西药局,并在香山(今中山市)石岐镇开设支店。陈少白经常来往广州、香港,负责店务同时从事革命活动。1894年,孙中山奔走革命无暇顾及医务,药局入不敷出,由陈少白负贵收拾处理股本,结束药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即致书陈少白,要他在香港开展革命活动。翌年初,孙抵香港,陈少白及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均入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同时吸收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攒泰等人参加。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十三号成立了兴中会总部,对外称“乾亨行”以掩人耳目。他们经过商议,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孙中山赴广州担任军务,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邓荫南等佐助,杨衢云驻香港负责后方接济及财政。孙、陈等在广州以农学会的名义设总机关,展开了各项筹备工作,联络广东各地的会党、绿林和防军,决定在10月26日(阴历九月初九)起义。结果因谋事不密,走漏了消息,致使这次起义未及发动即遭失败,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陈少白脱险,与孙中山、郑士良等东渡日本。
在日本横滨,孙、陈、郑结识侨商冯镜如等,成为同志;并建立起兴中会分会,以冯为分会长。不久孙、郑离日,陈少白在日本剪辫易服,取名服部次郎,助冯镜如编纂《英华字典》及办理兴中会分会事务。同时先后活动于横滨、东京等地,与日本志士曾根俊虎、宫崎寅藏等相识。
1897年秋孙中山复至日本,陈少白与孙中山、尢列、杨衢云等人常以横滨三余轩和修竹寄庐为游息议事之所,商议扩大革命力量。陈少白曾赴台湾活动,组织兴中会分会;但会员不多。翌年他再去台湾,筹得了一些捐款。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至日本。日本志士热心促进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和康梁改良派的合作,陈少白代表革命党与康梁等人多次会谈。陈指出:“清政府已不可救药……今日局面,非革命,国家必无生机”,劝康等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但因康有为坚持保皇立场而未果。
1899年奉孙中山之命到香港筹资创办《中国日报》,于1900年1月25日创刊,任报社首任社长和总编辑。并组织出版《中国旬报》。与此同时,为联络与积累革命力量,加人了粤三合会,被封为白扇(是三合会要职之一,属军师),后加入哥老会,被推为龙头(山堂首领)。
1900年,《中国日报》成为策划起义的大本营。同年参加拟订《平治章程》和支持惠州起义。惠州起义失败,不少义士走避香港得到陈少白的安置。
1903年,《中国日报》并入李纪堂办的文裕堂印务公司,陈少白是公司的经理之一,仍负责报务。与此同时与程子仪、李纪堂等创办天演公司,开办彩南歌戏班,排演《文天祥殉国》、《六国朝宗》、《女儿英雄》等新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不久,孙中山即派冯自由、李自重赴香港,与陈少白等共同商量组织香港同盟会分会。他们以兴中会为基础进行改组,吸收新同志参加,于秋冬间正式成立,会所设于《中国日报》社。众举陈少白为分会长,郑贯公为庶务,冯自由为书记。香港分会一向兼管西南各省党务军务以及联系海外交通等,分会长一职责任重大。这一时期,陈少白的革命活动相当广泛。他在反对美国取缔华工苛约的抵制美货运动中,任香港各界拒约会的顾问和谈判代表。他支持港商陈席儒、陈赓虞、杨西岩等人组织的粤路股东维护路权会,反对粤督岑春煊将粤汉铁路收归官办的决定,在《中国日报》上仗义执言。并常常亲自为该会撰写计划、文电,备受赞佩。
1906年8月,文裕堂印务公司破产,《中国日报》社改组,陈少白辞社长职,由新股东推冯自由为社长,陈仍负监督之责。陈同时辞同盟会分会长职,亦由冯继任。
陈少白此后热衷于经营企业。1908年他因维护粤汉路权获得酬金9000元,便以此款在九龙牛池湾购置田产十余亩建农场,并筑房屋移家居住。1910年他又任香港商工局顾问及四邑轮船公司司理。
1908年帮助广州西关的振天声剧团赴南洋演出爱国剧目,受到侨胞的欢迎。
1911年武昌起义,广东独立,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数月后辞职,组建等航公司,首议由华人自组公司,悬挂中国旗,先收回外国人租赁的西堤联兴大码头一座,成立粤航公司,被推举为总司理。公司购买法商公司哈德安、播宝两轮,航行于广州——香港。
民国8年(1919)粤航公司停办,陈少白把粤航公司的所有船只卖给英国,返还本息,并出资购下联兴码头,在码头旁(今沿江西路)建一楼宇,名日“塔影楼”,作为事务所,在广州时多居码头事务所中。
1921年5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他受聘为总统府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
1922年辞职回故里,热心家乡建设。在新会外海乡曾任民团保甲局长、乡事委员会主席、新会第四区区长兼外海乡乡长等职,热心整理乡政,兴修公路、筹办中小学等,闲暇撰文吟诗。
1930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晚年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1934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平,国民政府下令为其举行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