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蔡廓

蔡廓(南朝宋散文家)

蔡廓
蔡廓(379年-426年1月21日),字子度,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南朝宋大臣、散文家,东晋司徒蔡谟曾孙。初仕东晋,任著作佐郎,历任司徒主簿、黄门郎、兖州(刘裕)别驾。南朝宋建立后,担任御史中丞,纠奏百官,宋武帝称赞“平世三公之选”。宋少帝即位后,官至吏部尚书,负责朝廷仪典。宋文帝元嘉二年,蔡廓逝世,享年四十七,著有文集十卷。其子蔡兴宗,颇有名望。

  • 子度
  • 所处时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济阳考城
  • 出生日期379年
  • 逝世日期425年
  • 本名蔡廓

早期经历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蔡廓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依礼而行。刚开始他当著作佐郎。当时桓玄辅佐晋朝,打算恢复肉刑。蔡廓上书劝阻了这件事。

蔡廓迁任司徒主簿,尚书度支殿中郎,通直郎,刘裕的太尉参军,司徒属,中书、黄门郎。因为正直刚毅,能干练达,被刘裕所欣赏。

跟随刘裕

刘裕兼兖州刺史时,蔡廓当别驾从事史,被委任州中事务的处理大权。不久又被任为中军谘议参军、太尉从事中郎。还未拜任,便遇到母亲去世。他非常孝顺,三年没梳头,没洗澡,几乎承受不了丧事的打击。守孝期满,相国府再命他当从事中郎,兼记室。

宋国台阁开始建立,他当侍中,他建议:“审理犯人不应该叫子孙证明祖父和父亲的罪行,这样亏损教化,伤害父子感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从今以后只教亲人与犯人相见,不需审查的诉说,便足以明确罪行,也不需亲人去证明罪行。”朝中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采纳了。

纠察弹劾

世子左卫帅谢灵运轻易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因为不弹劾被免官,刘裕因为蔡廓很刚直,容不得冤枉,补任他当御史中丞。

蔡廓对很多人都加以纠察或弹劾,朝廷百官非常震恐。当时中书令傅亮极得皇帝宠待,学问无比渊博,朝廷的典章制度,活动礼仪,都由傅亮决定,而傅亮每次都要向蔡廓咨询然后施行。傅亮如果有自己的看法,蔡廓终究坚持自己的观点。

方正刚直

蔡廓迁任司徒左长史,出外当豫章太守,再调为吏部尚书。蔡廓通过北地人傅隆向傅亮说:“选举官吏的事务如果全部交给我,我可以接受吏部尚书职务,不然,便不会拜任的。”傅亮把蔡廓的话告诉了录尚书事徐羡之,徐羡之说:“黄门郎以下的职务,全部委托给蔡廓,我们一概不管,从这上面的官员,自然大家共同磋商。”蔡廓说:“我不能为徐干木在纸尾上署名。”于是不拜任。干木,是徐羡之的小名。选择官员签署委任书,录尚书和吏部尚书必须连名签署。所以蔡廓说:“在纸尾上署名。”徐羡之也认为蔡廓太方正刚直,不想叫他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转他当祠部尚书。

晚年去世

刘义隆从荆州回京,继承帝位,尚书令傅亮率领朝中大臣迎接,蔡廓也参加了。

元嘉二年(425),蔡廓逝世,享年四十七岁,宋高祖曾经说:“羊徽、蔡廓可以做和平时代的三公。”

《宋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十七》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