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谢石

谢石(东晋时期将领)

谢石
谢石(327年~388年),字石奴,祖籍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将领。太常谢裒之子,太傅谢安之弟。谢石出身名门陈郡谢氏,初任秘书郎,历任黄门侍郎、征虏将军、尚书等职。太元四年(379年),谢石以功封兴平县伯。太元六年(381年),被升任为尚书仆射。又以征俱难功,封兴平县伯。太元八年(383年),苻秦南伐东晋,谢石率领谢玄、谢琰等人击败苻坚。淝水胜利后,升迁中军将军、尚书令,进封南康郡公。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谢石代替谢安为卫将军,加封散骑常侍。太元十三年(388年),又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加鼓吹。同年十二月,谢石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为襄。

  • 全名谢石
  • 别名谢白面、南康襄公
  • 石奴
  • 所处时代东晋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陈郡阳夏
  • 出生日期327年
  • 逝世日期389年1月27日
  • 主要成就淝水之战战胜前秦;上疏兴复国学、乡校
  • 主要作品《上疏请兴复国学》
  • 官职尚书令、散骑常侍、卫将军
  • 爵位兴平县伯→南康郡公
  • 谥号
  • 追赠司空

屡登崇显

谢石出身“陈郡谢氏”,最初担任秘书郎,历任黄门侍郎、征虏将军、尚书等职。宁康三年(375年)九月,孝武帝司马曜讲解《孝经》,仆射谢安侍坐于旁,尚书陆纳伴讲,侍中卞耽伴读,时任黄门侍郎的谢石与吏部郎袁宏手执经书,中书侍郎车胤与丹杨尹王混选取文句,当时舆论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耀之盛事。

君川大捷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将领俱难及彭超在攻下彭城、淮阴后南侵淮南地区,六万大军逼近广陵,谢石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及后谢玄等人于君川大败前秦,成功解除了东晋的危机。战后,谢石以功封兴平县伯。

太元六年(381年),谢石升任为尚书仆射。

淝水之战

主词条:淝水之战

插图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大军南侵,前锋苻融率兵二十五万渡过淮河。朝廷于是让他解任尚书仆射,以征虏将军假节为征讨大都督,与侄儿谢琰、谢玄及西中郎将桓伊等领兵抵抗。

前秦于十月攻陷寿阳后,苻坚留大军在后,与八千轻骑到寿阳亲自督战,并派晋朝旧将朱序向谢石劝降。但朱序却向谢石建议在前秦大军未到齐前击败其前锋,从而夺其士气,大败前秦。当时谢石畏惧前秦大军,打算不战坚守而拖延战事;然而谢琰却劝谢石听从朱序所言。下月谢玄所派的刘牢之击溃梁成后,谢石领兵水陆并进,逼近寿阳,并与前秦军隔着淝水对峙。谢玄等更成功劝说苻坚让前秦军后退决战,乘秦军后撤崩溃时率军进击,大败前秦。战后,谢石以功迁中军将军、尚书令,进封南康郡公。

聚敛无餍

太元十年(385年),谢石兄谢安去世,谢石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故。当时谢石因公事而与吏部郎王恭互相批评,王恭忿恨而请求去职;谢石亦上请退位。当时谢石自行离职,于是被检举并被免官。及后朝廷下诏命其返回原职,但一年多仍不应命;谢石更多次上表求退,亦遭拒绝。谢石及后便请求依照王彪之在府中总理尚书令事务的前例,才获得批准。

病重去世

太元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389年1月27日),谢石病重,加开府仪同三司及鼓吹队。然而,谢石尚未拜受就于次日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追赠司空。

议定谢石的谥号时,太学博士范弘之虽然认为谢石战功及提倡兴办学校功不可没,但因其贪婪奢华的行为而指责谢石,故此结合其淝水大功及贪婪的恶行而建议谥为襄墨公。然而最终朝廷都只取彰显其功勋的“襄”为其谥号,谥为襄公。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