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五子
周敦颐学说根植于《周易》,主张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并以此来解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成就为宋明道学家解易之先驱。邵雍根据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之说,将他创制的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图,分别定之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成为无形的“太虚”。在哲学领域内,二程把“理”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以此确立了理之一元论的本体论,构成了理学派。然而二程在对“理”的理解上,又有很大差异。程颢认为,“理”是存在于人的心中,“心是理,理是心”,他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把心中的“理”作为其主宰世界万事万物的最高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物一体”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