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周敦颐

周敦颐(北宋理学家)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儒家理学思想鼻祖,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 本名周敦颐
  • 别称周元皓、周敦实
  • 字号茂叔濂溪先生
  • 所处时代北宋中期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
  • 出生时间1017年
  • 去世时间1073年
  • 主要作品《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
  • 主要成就儒家理学思想鼻祖[1]
  • 官 至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
  • 谥 号元公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

天圣二年(1024年),周敦颐8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与同母异父之兄 卢敦文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离开衡阳随舅迁润州丹徒县(今镇江市丹徒区)。

庆历六年(1046年),二程的父亲大理寺臣程响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其为师受业。

庆历4年冬,移郴之桂阳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至和元年(1054年),改授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到任时,当本地人得知他就是当年在分宁做官时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颐,就高兴地说:“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选自《宋史·道学一》本传

嘉祐元年(1056年),改太子中舍,签书署合州判官,共计五年。

嘉祐六年(1061年),迁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

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

熙宁元年(1068年),转虞部郎中,擢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次年移知南康军。

熙宁五年(1072年),定居于庐山濂溪书堂,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中,病死于此,终年57岁。

史籍可见,《宋史·卷四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