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南征,指的是周朝时期,周昭王对楚或荆发动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并得到青铜器铭文的验证。
西周早期,在江汉地区的虎方和荆楚始于周人分庭抗礼,公元前1002年,(昭王五十一年),周天子一怒之下,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跨过长江南征,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击了楚国的东进势头。但由于轻敌等原因,周昭王在战争中溺死,周国核心武力“六师”也全军覆没。战后,继位的周穆王吸取教训,将国防的重心转向南方。
西周初年,由于楚国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与周王朝的臣属关系,周、楚关系尚较缓和。至周昭王(公元前995年-公元前977年)时,楚人经长期“筚路蓝缕”,国家渐呈勃兴之势,已难为周王朝所容忍。已经羽翼丰满的楚人对广阔的江汉平原垂涎三尺,又毗邻鄂东产铜区,面对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楚人不甘心于偏居鄂西山地。然而,商代开辟的南方铜路,到周初又分封汉阳众多同姓诸侯国加以保护,使源源不断的铜料运到王室的手工业基地。势力壮大起来的楚,必然要和周王室争夺铜料,这可从后来楚公逆出征汉东得到印证。楚公逆钟铭文载出聪“多擒,钦蚍内乡赤金九万钧”,战败的钦蚍向楚公逆进献“赤金九万钧”,约合270万斤。楚国的行动对周王室战略物资来源构成极大威胁,而此时恰逢国力鼎盛时期的周昭王,他要“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
同时,周昭王为了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朝的疆域,同时攫取长江中游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如铜矿资源,对于侵犯王室权益的楚国,必然要给予坚决的打击。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