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程网首页
您好,亲爱的缘友!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
0
全部订单
0
未付款订单
0
未测试订单
0
已完成订单
0
我的动态
0
系统消息
0
个人中心
我的资料
我的汉币
我的汉点
关注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我要投稿
下载APP
手机汉程
中国历史
全部
全部
康熙字典
古诗词
黄历
五行穿衣
号码测试
星座运程
吉祥物
首页
国学
民俗
历史
汉语
文学
艺术
哲学
体育
历法
语录
典籍
文库
专题
国学答题
非遗
心理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
隋朝
唐朝...
展开
历史
朝代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全部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臣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
展开
历史
人物
三皇五帝
历朝帝王
各朝名相
历代名将
十大乱朝太监
四大美女
四大才子
四大名旦
楷书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更多人物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展开
历史
文化
历史事件
历史话题
历史地图
历史地名
朝代简史
历朝都城
历史典故
古代服装
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历史朝代
历史人物
历史题库
历史答题
上下五千年
历史上的今天
朝代顺序表
当前位置:
汉程网
>
历史
>
历史事件
>
张仪相魏,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
张仪相魏,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
(公元前322年)
由于张仪在魏国实行与秦连横的策略,对其他各国构成威胁,齐、楚、燕、赵、韩五国遂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强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即所谓的“孙膑贵势”。商鞅在秦国实行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阡陌,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有军功可授爵位;实行郡县制,主张严刑重罚以杜绝犯罪。他的变革也使秦国富强起来,但却因得罪贵族而终遭杀害。
事件相关
详
情
内
容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国谋划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未能阻止魏、赵、韩、燕、中山等国结盟。次年,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张仪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惠王采纳,并任用他为相。张仪坚决主张与秦联合,魏将公孙衍认为,张仪之策对自己不利,所以派人去韩国游说公叔,将张仪联合秦、魏攻韩的计划告诉公叔,说魏惠王信任张仪,无非是想得到韩国土地,与其使韩国在秦魏夹攻下丧土亡国,不如主动向魏表示归顺,并归功于公孙衍,从而使魏惠王信任公孙衍而不用张仪,秦魏联合攻韩的阴谋就一定会破产。公叔认为这主意对韩国有利,便劝说韩宣惠王派人向魏表示归顺,并归功于公孙衍。魏惠王果然因此更加信任公孙衍,疏远张仪。由于张仪在魏国实行与秦连横的策略,对其他各国构成威胁,齐、楚、燕、赵、韩五国遂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在五国的支持下,魏惠王改任公孙衍为相国,将张仪逐加秦国。战国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他们以言辞和策术游说各国君主,成为战国时期特有的政治活动家。
《孙膑兵法》成书
战国中期孙膑及其弟子们写下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即《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该书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等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上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孙膑认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否则就会“削地而危社稷”。这种思想是符合当时争雄的客观实际的。在军队建设上,此书提出首要的问题是“富国”,一个国家只有富裕充足了,“强兵”也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与保障。关于强兵,他重视训练、法制和将帅条件,提出“兵之胜在于篡(选)卒,其勇在于制”,即士兵要严格挑选,严格训练,有良好的组织编制,将帅要做到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对于将帅的看法,他认为不但要具务德、信、忠、敬等品质,更应擅于用兵之道,即要“破强敌,取猛将”。在作战指导上,强调要“知道”,所谓“知道”,具体总结地说就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他强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即所谓的“孙膑贵势”。孙膑发展了孙武“我专而敌分”的理论,提出了以寡胜从、以弱胜强的战法。这在齐魏马陵之战中和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还主张“必攻不守”的战略,即不以防御为主,重视攻取城邑和阵法的运用。
儒法之争
春秋以来,奴隶主贵族维护其统治的周礼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威力,旧有的典章制度随之而衰落,因而出现了一批改革家如管仲、子产等,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成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先驱。法家的创始人李悝任魏相时,废除了官爵世袭制,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与儒家的“贤其贤而亲其亲”的理德观有了差异。与李悝同时的吴起,在楚国进行政治改革,破除世卿世禄制,强迫旧贵族去边疆垦荒。吴起虽然使楚国强大起来,却为贵族所不容,其改革措施甚至被当面斥为阴谋诡计,最终为贵族杀害。商鞅在秦国实行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阡陌,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有军功可授爵位;实行郡县制,主张严刑重罚以杜绝犯罪。他排斥道德教化,轻视儒家的礼乐,反对效法古代的治世之道。他的变革也使秦国富强起来,但却因得罪贵族而终遭杀害。而申不害、慎到分别强调重“术”和“势”,反对因循守旧。到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主张“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理论上直接地批判儒学的治国方法。韩非继承荀子人性恶的思想,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严刑峻法,而不能凭借仁义道德之教,认为“威势可以定暴”,“德厚却不能定乱”。韩非把“法治”与儒家的“德治”对立起来,认为人们根本不会有什么“恩爱”之心,嘲笑仁义道德不合时势,揭露了它的虚伪性。法家对儒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批判,顺应了当时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法家“刻薄寡恩”、过分压制的政策,显示出其残暴、不合人情的缺陷。秦亡后,其法治思想被汉儒吸收到儒学体系中,主张德刑并用,成为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朝代导航
更多>>
东周简史
东周君主
东周人物
东周事件
东周话题
东周都城
东周地图
东周地名
东周政治
东周经济
东周文化
东周军事
东周历史
东周典故
东周服饰
相关事件
更多>>
渑池之会
西周公国
远交近攻
陉城之战
华阳之战
负荆请罪
鄢郢之战
债台高筑
楚辞
相关人物
更多>>
公孙辄
宋钘
楚庄王
晋文侯
齐平公
成风
宋武公
射姑
伍奢
曹华
叶阳后
燕前文公
冉季
孔鲤
郑旦
鲁闵公
姜小白
环渊
余眛
庄姜
赵武侯
鳞矔
姬贵
姜纠
姬申生
墨子
秦桓公
姬结
赵嘉
项荣
最新文章
更多>>
· 春秋战国信陵君魏无忌为何终身未掌大权?
· 春秋战国货币 春秋战国各国货币的分类是什么?
· 揭秘春秋战国著名游说家苏秦为何被车裂而死?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是什么?
· 纵横家的谋略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政策的异同
· 揭秘:东周是怎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的?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鱼差点被吃绝种?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游说家苏秦不平凡的一生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主张的合纵连横
· 春秋战国服饰 讲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服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