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叛乱是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分别于隆安元年(397年)及隆安二年(398年)发生,皆由当时的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主动发起。王恭于第二次叛乱时被擒且被处死,不过至死仍坚持他起兵叛乱是出于他对朝廷的忠心 。
晋孝武帝在位期间,因为孝武帝沉溺于饮酒,朝政落于会稽王司马道子之手,然而司马道子信任奸佞之徒,尤其王国宝卑下的奉承司马道子,很得司马道子宠信。 孝武帝自以司马道子并非治国之才,又以王国宝与其宠信的王珣等不睦,于是先后任用了王恭为青兖二州刺史、郗恢为雍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用以藩镇之力量拱卫王室,并支援在朝内的王珣等人。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被张贵人所杀,因为突然暴死,故未及写下遗诏命王珣、王雅等人为顾命大臣。 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王国宝及王绪,更将重要权力授予他。王恭对此十分不满,多次严肃的正言其非,令司马道子十分忌惮并忿恨他。不久王恭入赴山陵,王绪就曾劝王国宝伺机伏兵击杀王恭,却遭王国宝拒绝;而亦有人劝王恭率兵诛除王国宝,但王恭在王珣劝说以及手握强兵的豫州刺史庾楷支持王国宝之下没有实行。期间司马道子将心腹放在王恭身边,以图和解,但王恭每论及时政都声色俱厉,及至临行回京口时亦严辞厉色的要司马道子远离奸,亲掌万机,更令王国宝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