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臧焘

臧焘(南朝宋祠部尚书通直郎参军侍中太常卿)

臧焘
臧焘(353~422年),字德仁,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人。南朝宋外戚大臣,武敬皇后之兄。年少好学,精通《三礼》。起家国子助教,迁临沂县令,转太学博士。刘裕起兵后,拜右军参军、镇南参军、中军参军事,入补度支郎中、祠部尚书,袭封高陵亭侯。迁通直散骑侍郎、太尉谘议参军,跟随刘裕北伐,累迁侍中。南朝宋建立后,拜太常。永初三年,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于家中,时年七十。追赠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 本名臧焘
  • 德仁
  • 所处时代东晋→南朝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
  • 出生日期353年
  • 逝世日期422年
  • 主要成就精通三礼 参佐军事 随军北伐
  • 官职祠部尚书 通直郎 参军 侍中 太常卿
  • 爵位高陵亭侯
  • 衔称金紫光禄大夫
  • 封赠左光禄大夫 散骑常侍

以孝闻名

臧焘( dào),字德仁,东莞郡莒(jǔ)县人,武敬皇后之兄。

年少时爱好学习,精通《三礼》。贫乏穷困却能自立,操守品行为家乡邻里称道。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时期,卫将军谢安开始建立国子学,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举荐臧焘为助教。孝武帝追尊他的庶祖母宣太后,有的议者认为宣太后当附祭配享中宗司马睿。臧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议者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守丧期满后,授临沂县令。刘裕树起义旗后,任太学博士,参右将军何无忌军事,又随府转任镇南参军。

恢复礼制

臧焘又做为刘裕中军参军事,入朝补尚书度支郎,改而执掌祠部,承袭封爵为高陵亭侯。

太庙发生火灾,臧焘对著作郎徐广提出自己意见。当时学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实行。

因病离职

臧焘升为通直郎,任高祖镇军、车骑、中军、太尉咨议参军。高祖刘裕北伐关、洛,大司马琅邪王司马德文同出征,任命臧焘为大司马从事中郎,总揽留府之事。

义熙十四年,任命为侍中。

元熙元年,因脚病离职。

宋高祖刘裕受命登基,召拜臧焘为太常,虽然身为外戚显贵,然而更加自我约束,住茅屋吃蔬菜,不改变原有的习惯,所得俸禄,与亲戚共享。

永初三年,退职,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成为金紫光禄大夫。

永初三年,去世,时年七十岁。宋少帝追赠他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宋书卷五十五 列传第十五》有记载。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