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生涯
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六日丑时,朱筠生于陕西省整厘县署。
乾隆元年(1736年),朱筠随父母返回京师,少年通“五经”,有文名。
乾隆八年(1743年),朱筠从学于嘉兴朱乾。朱乾说:“不读线钉书无用也。”授以《考工记》。朱筠到晚年仍然遵守着这条规矩。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朱筠与弟朱珪同应顺天乡试,同考官仁和金牲,拨房(古代乡试将中卷超额房内的试卷,拨入中卷少的房内,通过该房推荐录取)汤大绅,座师为刑部尚书阿克敦、时任漕运总督刘统勋。弟弟朱珪取第六名,朱筠落第而学日以富。
参与修书
乾隆十九年(1755年)四月十九日,朱筠被选为庶吉士。五月二十五日,授编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朱筠由赞善大夫擢侍读学士。他接受了章学诚建议,上奏请搜天下遗书,仿刘向《七略》,条别群书,各疏原委,纂一国艺文之志。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朱筠担任福建乡试正考官。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五月十七日,朱筠充日讲起居注官。秋,朱筠提督安徽省学政。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二月六日,朱筠上表陈奏《购访遗书及校刻<永乐大典>意见折》说,翰林院藏《永乐大典》中多古书,请开局校辑。称《永乐大典》“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然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觏者,辄俱在焉。臣请敕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其奏折被批准后,乾隆帝派纪昀为总裁,校核《永乐大典》,并命择取缮写大典中世间不传之书,编入《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九年(1773年),因一生员欠考捐贡事,经部议将朱筠降三级调用。而乾隆帝以其学问优异,特授翰林院编修,在办理《四库全书》处行走,兼充《日下旧闻考》总纂之一。
乾隆三十九年(1773年),朱筠被降三级留任,免调用。
提学闽省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月三日,朱筠出任福建省提督学院。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夏,朱筠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