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元龙

朱元龙(南宋历史人物)

朱元龙
朱元龙(1193—1252),字景云,又字冠之,号厉志。南宋婺州义乌县(今义乌市)西门人,历任温州平阳、池州青阳县尉,宗正寺丞、权左司郎官,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等职,一生刚直不阿,为官清廉公正,不畏权贵,深得世人赞誉。

  • 本名朱元龙
  • 所处时代南宋
  • 出生日期1193
  • 性别

朱元龙生于绍熙四年(1193)。时值南宋晚期,民族矛盾、政治矛盾突出,社会动荡不安。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权相韩侂胄因对金用兵失败而被杀,继任宰相的史弥远一贯采取对金屈服妥协的政策。

对当时的民族矛盾置之不理,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掠夺人民的财富上面,致使南宋晚期物价飞涨,民生憔悴。到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处在求生不得困境中的农民,便在福建、江西等地相继起义。

从父亲朱适之开始,朱家才迁到义乌稠城西门居住。朱元龙兄弟两人,弟弟朱桂发,曾任宋王府主簿,加赠奉政大夫。因为兄弟俩都有出息,父亲朱适之也因子贵赠承议郎。朱元龙的大儿子朱幼学,曾任临安府推官。

朱元龙的大侄子朱杰是宋淳祐年间进士,历官秘书少监兼金部侍郎,至朝请大夫告老还乡。朱适之及其兄弟的子孙辈两代中,中举的和当官的计有8人,因此,南宋后期,这个家庭人才济济,是这个家族的鼎盛时期。宋末元初,这一家庭由盛转衰。

至于朱适之为何要迁来义乌稠城西门居住,家境如何,已无史料可查。但从朱元龙的曾孙辈开始朱家由盛转衰,开始大迁徙这一态势来推测,朱适之是在原地待不下去时才不得不迁居的。迁居后的朱适之特别重视对下一辈的文化教育,因此朱元龙兄弟俩才有可能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人官场。

朱元龙年轻时除诵读《四书》、《五经》等科举必考的功课外,还曾拜徐侨为师,以后又跟从四明的袁燮(字正献)学习。徐侨是义乌本地人,他是一个有才有识的清官,不满现状,正直敢言。在任宋理宗侍讲学士时,曾冒着生命危险,借题发挥劝谏皇帝。袁燮,象山陆氏的门人,有德有才。

所以朱元龙吸取了两家学派的长处,并融会贯通,从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