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永

朱永(明朝中期重要将领)

朱永
朱永(1429年-1496年2月23日),字景昌。河南夏邑人。明朝中期重要将领,抚宁伯朱谦之子。朱永早年随父征战,于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袭封抚宁伯。夺门之变后,分领宣威营禁军。其后统领三千营,兼领神机营。明宪宗继位后,改督团营。成化元年(1465年),率军讨平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进封抚宁侯。随后接连抵御蒙古毛里孩、阿罗出入侵,获准世袭侯爵。成化十五年(1479年),以靖虏将军东征建州女真,进爵保国公。成化十七年(1481年),再与权宦汪直等出兵大同,抵御亦思马因,获得首功,获准世袭公爵。成化十九年(1483年),以镇朔大将军率军抵御蒙古达延汗。累加至后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师兼太子太师。弘治九年(1496年),朱永去世,年六十八。追封宣平王,谥号“武毅”。朱永治军严肃,征伐所及之处,多有奏功。前后八次获佩将军印,在内总管十二团营兼掌都督府事,诸勋戚均无与之相比。

  • 本名朱永
  • 别名朱宣平
  • 景昌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日期1429年(宣德四年十一月)
  • 逝世日期1496年2月23日(弘治九年二月)
  • 主要成就八佩将印,征伐四出
  • 籍贯河南夏邑
  • 官职太师兼太子太师
  • 爵位抚宁伯→抚宁侯→保国公→宣平王(赠)
  • 谥号武毅

早年经历

朱永生于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十一月,为宣府总兵官朱谦之子。他外貌伟岸,颇有威严,早年随父征战于宣府。“土木之变”后,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获释归来,路过宣府,朱谦率朱永拜见。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朱永袭封抚宁伯,获赐世券。

统领诸营

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他召见朱永,问:“你是在宣府拜见朕的人吗?”朱永顿首英宗感谢记得他,英宗命其即日分领宣威营禁军。

天顺四年(1460年),宣府告警,朱永率领京军巡边。

天顺七年(1463年),统领三千营,后又兼领神机营。

天顺八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朱永改督团营,仍然兼领三千营。

出师荆襄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爆发,朱永与尚书白圭受命征讨。朱永进军南漳,击败叛军,斩首九百余级。朱永因病留驻南漳,而白圭继续率军进讨。病愈后,朱永率军与白圭会师,途中击败叛军余党,俘斩数百人。同年秋,朱永相继讨平叛乱的石龙、冯喜等人。之后论功,进封抚宁侯。

北御蒙古

成化三年(1467年),蒙古太师毛里孩犯边,命朱永佩大将军印,率京军支援大同总兵、彰武伯杨信。适逢毛里孩再次上书请求入贡,朱永遂班师。

成化六年(1470年),朱永再被拜为将军,偕都御史王越,都督刘玉、刘聚往延绥讨阿罗出,获胜。论功,允许子孙世袭侯爵。

成化十四年(1478年),加封太子太保。

东征女真

成化十五年(1479年)冬十月,宪宗拜朱永为靖虏将军,充任总兵官,由太监汪直监督军务,东征叛服无常的建州女真,又命朝鲜成宗李娎一同出兵,以夹击女真。

朱永分兵五路,自抚顺关行军,击破建州女真部,此役“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班师后,朱永凭功进爵保国公。

位望尊崇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延绥告警,朱永被拜为平虏将军,由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二月,朱永等自大同出兵,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尽调精兵两万余人出塞,突袭威宁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大破蒙古军,斩首四百三十七级,取得大捷。而朱永一部则毫无所获,无功而返。许久后,进官太子太傅。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蒙古亦思马因(又称伊斯满)太师从海东山等地入明境剽掠,朱永再次与王越、汪直出大同,于黑石崖追败蒙古,生擒十人,斩首一百十三级人,获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余件。在此战中,朱永擒斩蒙古虎答知院等人,立下首功。明军回师后,宪宗录功,允许朱永的子孙世袭公爵,岁禄加至三千石,并赐其诰券。

成化十九年(1483年),蒙古达延汗入侵边界,宣府、大同告急,朱永被任命为镇朔大将军,中官蔡新任监军,率领诸将周玉、李玙等,击败达延汗。回朝班师后,仍督团营。有人曾投匿名信,称朱永图谋不轨。朱永闻言,上疏请求解兵权,宪宗不许。同年冬,宪宗手敕加朱永为太傅、太子太师。

弘治二年(1489年)三月,明孝宗命朱永掌后军都督府事。

弘治四年(1491年),朱永负责监修太庙,完工后,晋升太师。

殁而赠王

弘治九年(1496年)二月戊午日(2月23日),朱永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孝宗为其辍朝一日,追封宣平王,按例赐祭葬。最初赐谥“武襄”,但朱永家属以与朱谦同谥为由推辞,遂改谥为“武毅”(《明史·功臣表》作“武庄”)。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