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邪执宜

朱邪执宜(后唐时期追尊皇帝)

朱邪执宜
朱邪执宜(生卒年不详),沙陀人,朱邪尽忠之子。中国唐后期沙陀部首领。唐元和三年(808年),朱邪执宜与朱邪尽忠率部脱离吐蕃归唐。唐置阴山府,以其为府之兵马使。后朝长安,授特进、金吾将军,保神武川之黄花堆,号阴山北沙陀。唐宪宗伐镇州,朱邪执宜率军七百为前锋有功,进蔚州刺史。因王鄂建议,建十府置其众。唐元和八年(813年),屯兵天德以备回鹘。唐元和九年(814年),朱邪执宜伐吴元济有功,授检校刑部尚书。唐文宗大和中(827年-835年),授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隶河东节度使,统部人三千,专御北边。死后,其子朱邪赤心继领其部。

  • 所处时代唐代
  • 出生地甘肃
  • 逝世日期约开成年间(836—840)
  • 本名朱邪执宜

朱邪执宜,生卒年不详,山西代北沙陀部落酋长,唐朝中期以后叛离吐蕃内附,对唐末和五代历史都有深远影响。

历史上关于朱邪执宜的事迹,记载不多,据《新唐书·沙陀传》,唐宪宗元和三年,吐蕃与回纥争夺甘州和凉州,战事不利,于是准备将沙陀部众调往黄河以北参战,沙陀酋长朱邪尽忠与其子朱邪执宜商议,朱邪执宜认为:“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自归,不愈于绝种乎?。”朱邪尽忠同意,于是率领部落三万户东迁,吐蕃派出大军前后围追堵截,沙陀部众且战且走,由洮河进至石门关,前后数百战,杀吐蕃军无数,朱邪尽忠战死,余部万余人由朱邪执宜率领进入山西代北地区,得到唐朝灵盐节度使范希朝的收留,屯守神武川之黄花堆,部落改号为“阴山北沙陀”。元和五年,唐宪宗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朱邪执宜奉命以骑兵七百为前锋,所向有功,战事平定后,因功迁蔚州刺史。元和八年,回纥部落过碛南攻克、取西受降城、柳谷地,朝廷命朱邪执宜屯天德以备之。元和九年至十二年,唐朝发动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战役,长庆元年再次讨伐成德节度使,朱邪执宜均率所部参加,立有大功,此后入朝留任宿卫,被拜金吾将军。大和四年(830),柳公绰上奏授其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

朱邪执宜活动时期是山西代北沙陀军事集团的重要阶段,实现了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的密切结合,形成了所谓“沙陀三部落”。所谓六胡州,是指唐前期设置在灵、夏二州之间(今宁夏、陕北和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鲁、丽、含、塞、依、契6个胡人州,安史之乱中,他们曾受安禄山部将阿史那从礼引诱叛唐,被朔方军和回纥联军击败。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名将马燧率河东兵击吐蕃,“至石州,河曲六胡州皆降,迁于云、朔之间”。

沙陀民族本来就“素骁勇,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朱邪执宜出任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这无疑对沙陀征服代北各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所以,尽管“沙陀三部落”的称呼出现在开成中,安、康、史、何等昭武九姓胡人的大量出现更晚至李国昌(朱邪赤心)之子李克用时,但可以断定,沙陀与六胡州胡人结成至为密切的关系,从朱邪执宜时就已开始。

朱邪执宜为代表的沙陀军事集团从唐末割据争霸到五代建立封建王朝,起着重要作用,大约在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朱邪执宜病死,其子朱邪赤心继位,继续为唐朝效力。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