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盛度

盛度(北宋历史人物)

盛度
盛度(968年-1041年),字公量,安徽铜陵人,。北宋大臣,度支郎中盛豫的儿子。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及第,起家济阴县尉,历任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郎,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天禧二年(1018年),入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景祐二年(1035年),拜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迁知枢密院事。数度起落,以太子少傅致仕,庆历元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肃。浏览疆域,参知汉唐故地,绘有《西域图》《河西陇右图》,奉诏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注释御集,诏掌起居笺奏及留司章奏。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以及中书、翰林二制集。

  • 本名盛度
  • 公量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杭州余杭瓶窑镇
  • 出生日期969年
  • 逝世日期1039年
  • 主要作品绘《西域图》;编《愚谷集》《银台集》《中书集》《枢中集》等
  • 主要成就改革盐法;力主边防;请建四科以取士
  • 追赠太子太保
  • 谥号文肃

开宝元年(968年),盛度出生于杭州余杭瓶窑镇(今属浙江杭州)。曾祖盛珰入仕吴越国,时任钱塘令(盛氏家谱中说余杭令),因此全家徙居余杭,而今瓶窑黄山有盛姓村民20余户100余人,有家谱为证是盛氏后裔。盛度父亲盛豫在吴越王钱俶时任检校太傅,随钱俶献土出使宋朝归来,官至尚书度支郎中。当时人说:“盛太傅无忧色,吾属安矣。”纳土归宋,这是吴越国的明智之举,而盛豫在吴越归宋全国统一的历史关键时刻,起了安定地方促进统一的作用。

盛度盛度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的是一条科举入仕的道路。北宋端拱二年(989),26岁的盛度进士及第,开始步入北宋政坛。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书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他数次上疏朝廷,陈述戍边之策。旋奉命出使陕西,勘察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呈献宋真宗。真宗询问西域地理形势,度就详细介绍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城(今兰州市)等五郡之东南形势,绘出《河西陇右图》,标明山川、道路、壁垒、区聚,以供备览,真宗称其博学。擢起居舍人、右谏议大夫、兵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加史馆修撰。寇准罢相后,度责知光州。乾兴元年(1022),再贬和州团练副使。乾兴元年(1022年)丁谓罢相后,重又起用,起为祠部郎中,复为兵部郎中,以太常少卿再知筠州、苏州,还知审刑院,继知扬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为翰林学士,迁给事中。受诏议定流通解池盐法,允许商旅“入钱算盐”。寻进礼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仁宗召问边备之计,度陈述十条建议。景祐二年(1035)任参知政事,四年知枢密院事,拜武宁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后坐事,罢为尚书左丞、知扬州,加资政殿学士、知应天府。庆历元年(1041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文肃。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