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郑穆

郑穆(宋朝官员、进士)

郑穆
郑穆(1018年-1092年),字闳中,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中国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开宋新儒学之先声。郑穆生于书香之家,与陈襄、陈烈、周希孟等友善,积极提倡儒学。宋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甲科,任河南寿安主簿,后入京,为国子监直讲,编校集贤院书籍,转馆阁校勘,升太常博士,又改集贤校理,汾州通判。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以为其道德、才学可以辅导诸王,改诸王府侍讲。郑穆居馆阁30年,在王邸亦10年左右,凡可以劝戒者,必反复陈述,岐、嘉二王,深为敬重。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任期尚未满即告老,掌管杭州洞霄宫。元祐元年(1086年),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召郑穆入京,为国子祭酒。元祐三年(1088年),杨王、荆王请为侍讲,遂改任杨王府赞善。太学生上书乞以为师,朝廷仍命郑穆为国子祭酒兼徐王翊善。翌年,任给事中兼祭酒。元祐六年(1091年),以本官提举洞霄宫。后病卒于福州文儒坊家中。 郑穆言行举止,必以礼为准绳,虽童子亦以礼接送,“学者尊其德而服其教” (《宋元学案·古灵四先生学案》)。陈襄谓其“深造于道,心仁气正”,为“真儒”。

  • 闳中
  • 所处时代宋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侯官
  • 出生日期1018年
  • 逝世日期1092年
  • 本名郑穆

皇祐五年(1054年)进士,积官集贤校理,历岐王、嘉王侍讲。出知越州,奏免湖、田、浦租万缗。任期未满即告老,与祠。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

三年,(1088年)为荆王侍讲,又为杨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以祭酒兼徐王翊善。

六年(1091年),请老,又与祠。给事中范祖禹疏留,说:“穆虽年逾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老成,愿毋轻听其去。”因引唐韩愈留孔戣故事,不报;太学生数千人谒阙请留,亦不报。郑穆归之后,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至空太学,出祖汴东门外,都城人观者如堵。

次年(1092年),在家中去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