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彭生,为辛亥先烈赵声之孙,1934年9月10日出生于丹徒大港。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为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该校焊接教研室主任(1973—1984),校外事办公室主任,主管对外学术交流、外籍专家及教师管理、出国留学人员选派、外语培训及对外汉语教学(1984—1995)、材料学科与工程学院顾问(2002—2016)。曾为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81—1983),田纳西大学客座教授(1992—1993)。担任过的社会兼职有:山西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协会理事;学术兼职有: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学会理事及焊接物理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顾问、美国金属学会会员。除教学工作外,多次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归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及企业横向协作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主要研究方向先后为:焊接电弧建模与诊断、新形弧焊电源、磁控等离子弧的物理特性及工艺应用、辉光放电离子轰击钎焊、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的表面改性及钎焊。主要学术成果有:编写专著一种(《CO2保护自动堆焊》)、教材两种(《弧焊电源》及《焊接方法与设备》),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加拿大发明专利一项。简历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1994年版)及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名人辞典》为7版(1996)。
赵彭生与徐重、王耀文、韩廷华合著的《辉光放电离子轰击钎焊的阴极净化作用》,研究了辉光放电离子轰击钎焊时,阴极溅射现象对工件表面的净化作用,文中还介绍了影响阴极净化作用的因素和增强净化效果的措施。
1992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太原工业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焊接物理及工艺理论学术会议上,赵彭生教授代表太原工业大学作《焊接过程自动控制的概况与发展趋势》学术交流。
2013年9月,赵彭生八十华诞,大港赵氏欢聚一堂以庆贺。赵氏后裔赵桂生作诗《松鹤彭公寿》一首:焊花绽独秀,德馨天香后。桃李竞九畹,松鹤彭公寿。赞誉赵彭生老人几十年来,像电焊迸发的火花一样,德馨天下。
赵彭生教授退休后,叶落归根,回到家乡。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加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工作,是镇江新区大港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顾问。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
2016年9月2日赵彭生逝世于香港,葬于镇江栗子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