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赵家璧

赵家璧(中国编辑出版家,作家,翻译家)

赵家璧
赵家璧(1908年10月27日—1997年3月12日),生于上海松江,中国编辑出版家,作家,翻译家。在光华大学附中时,即主编《晨曦》季刊。大学时期,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主编《中国学生》。早在就读光华大学期间主编过《一角丛书》。1932年在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进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任编辑、主任。其间,结识鲁迅、郑伯奇等左翼作家,陆续主编《良友文学丛书》等,以装帧讲究闻名。1936年,组织鲁迅、茅盾、胡适、郑振铎等著名作家分别编选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蔡元培作总序。煌煌十大卷,矗立了一座丰碑。

  • 中文名赵家璧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08年10月27日
  • 逝世日期1997年3月12日
  • 毕业院校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英文系
  • 职业出版家、作家、翻译家
  • 出生地上海松江
  • 代表作品《新传统》、《编辑忆旧》、《欧美小说之动向》

赵家璧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英文系。历任良友图书出版公司经理兼总编辑,老舍资助创办的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经理兼总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顾问,上海市政协常委,编审。

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32年,在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进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任编辑、主任。其间,结识鲁迅、郑伯奇等左翼作家,陆续主编《一角丛书》《良友文学丛书》等,以装帧讲究闻名。

1936年,组织鲁迅、茅盾、胡适、郑振铎等著名作家分别编选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蔡元培作总序。煌煌十大卷,矗立了一座丰碑。

1937年,他在上海《大美晚报》社担任《大美画报》的主编,并复刊《良友画报》。

1943年在桂林重建"良友",续出《良友文学丛书》,后将公司迁往重庆。1947年与老舍合作在上海创办晨光出版公司,任经理兼总编辑,出版包括《四世同堂》《围城》等名著在内的《晨光文学丛书》和《晨光世界文学丛书》。

1954年,调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兼摄影画册编辑室主任,编辑出版了《苏联画库》40种, 《新中国画库》60种,很受读者欢迎。

1960年,调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分工负责外文编辑室并当选上海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

直到1972年退休。退休后,他还积极地参加上海市政协组织的编辑组,用集体笔名伍协力翻译了E.斯诺的《漫长的革命》 《艾奇逊回忆录》《赫鲁雪夫回忆录》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撰写了《编辑生涯忆鲁迅》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历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届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顾问,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编辑学会顾问等职。曾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

1997年3月12日在上海逝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