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四谏
天顺六年(1462)举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会元),考中进士,改庶吉士。
成化三年(1467)冬,授编修。
成化四年(1468)春正月,明宪宗准备在元宵节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章懋与同僚黄仲昭、检讨庄昶上疏进谏:“顷谕臣等撰鳌山烟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宫圣母在上,欲备极孝养奉其欢心耳。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万姓嗷嗷,张口待哺,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至翰林官以论思为职,鄙俚之言岂宜进于君上。伏读宣宗皇帝(明宣宗)御制《翰林箴》有曰‘启沃之言,唯义与仁。尧、舜之道,邹、鲁以陈。’张灯岂尧、舜之道,诗词岂仁义之言?若谓烟火细故不足为圣德累,则舜何必不造漆器,禹何必不嗜旨酒,汉文帝何必不作露台?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振饥恤困,则灾祲可销,太平可致。”明宪宗认为元宵节张灯,是祖宗故事,厌恶章懋等人妄言,一并在阙下处以杖刑,章懋贬官临武县知县。修撰罗伦起初以言事被罢免,四人时称“翰林四谏”。
政绩卓著
章懋还没有上任,因为给事中毛弘等上书明宪宗论事救人,明宪宗命章懋与黄仲昭改任南京大理寺左评事。三年后,擢升福建按察佥事。章懋平定泰宁、沙县、尤溪的盗贼贼,允许福安百姓采矿以杜盗源,建议番货互通贸易以富裕商民,政绩甚著。积劳触瘴成疾,因此有辞官的想法。满考入都,年仅四十一岁,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旻挽留,被章懋拒绝。
章懋归乡后,隐居不入城里。赡养父母的空暇,专心读书讲学,弟子日益增多。章懋家里贫困,甘贫守道,连供具都没有,只有糙米、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赞赏他的风骨,由于他隐居枫木庵,故称为“枫山先生”。章懋居家二十余年,朝内外屡次举荐,章懋以父母年老,坚持不上任。
出任祭酒
弘治年间,明孝宗启用群贤。众人议论两京国子监当用名儒,谢铎任国子祭酒。南京国子监缺国子祭酒,于是让章懋补任。章懋因父亲刚刚去世,拒绝上任。南京国子监缺司业二十年,下诏特命罗钦顺出任,而等待章懋出任南京国子祭酒。
弘治十六年(1503),服阕,章懋再次推辞。没有同意,才不得不上任。国子监人人自以为得到真正的老师。姑苏监生尤樾的母亲病病,按例不得回乡省亲,昼夜哭泣。章懋派遣他归乡,曰:“吾宁以违制获罪,不忍绝其母子之情也。”闻者叹服。章懋两次上疏学政、时政等诸宿弊,皆没有答复。再次请求致仕,没有同意。
明武宗即位,章懋上奏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
再次致仕
正德元年(1506),请求致仕,五次上疏没有同意。再次称病恳辞,
正德二年(1507)三月,得到同意。
正德五年(1510),起任南京太常寺卿,章懋推辞,没有上任。
正德六年(1511),起任礼部右侍郎,章懋再次推辞,没有上任。言官屡次陈说章懋耆儒宿德,请加优礼,下诏有司每年问候。
正德十六年(1521),明世宗即位,擢升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同年冬,明世宗遣行人存问,而章懋已经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赠太子少保,谥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