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传奇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张起岩生于济南。关于张起岩出生传说有二:一为其母丘氏有娠,“见长蛇数丈入塌下。”长蛇消失后诞下张起岩,此说法颇具传奇色彩。 此外,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三月乙亥,太史向皇帝奏请文昌星明,表示文运将兴。当时正值世祖行幸上京,第二日丙子之时,皇孙(文宗)降生于儒州,同夜,张起岩亦生。 这样的巧合,使当时论者认为此绝非偶然。
张起岩天质颖秀,幼从父学,授《孝经》《论语》诸书,八岁便能熟练背诵。十岁诵诗,过目成诵,日成百首。良好的教育对张起岩成为延祐复科的首位状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入仕途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前后,弱冠之年的张起岩,萌祖荫以察举身份出任福山(今属山东)县学教。当时正值县官处理蝗灾事宜,转而交付张起岩处理县事。 张起岩任职期间明断是非,十分公允,处理灾害事务果断得当,灾民得到安置,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当地百姓竞相流传:“如果要是张起岩成为县官,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复科登第
元仁宗皇庆二年 (1313年)末,朝廷决定恢复科举制度。 于延祐元年(1314年)、二年(1315年),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张起岩于延祐二年(1315年)应试,为延祐乙卯左榜第一名。张起岩当时是左榜状元,所谓左榜即汉人南人榜,同时还有被录取的右榜状元护都沓儿,所谓右榜即蒙古人、色目人榜。张起岩因此被后人誉为“元朝开科为状元,自张起岩始”(叶子奇《草木子》卷三) 。张起岩被朝廷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散阶承务郎、正七品职官同知登州(今属山东)事,负责相关府事。同年,张起岩又被授集贤修纂,专任国子监博士。不久升为国子监丞,官进翰林院待御,同时进入国史院,兼任编纂官等职。
刚正不阿
元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年)前后,张起岩担任监察御史,中书参赞杨廷玉因贪获罪,台臣奉旨于朝堂之上逮捕之。丞相倒剌沙因其同僚被捕,十分不满,便侮辱台臣罔上,欲将台臣重判处极刑。 张起岩以台臣为新拜官职,据理力争。 他认为台臣按例律劾百官,议论当朝政事,是其职责使然。他认为现在台臣因为奉公执法获戾,有风纪解体之态势。这种做法会让正直结舌,忠良心寒,实在不是盛世应该发生的事情。且世皇建台阁监督群臣,广开言路,维持良好秩序。而今皇帝即位诏旨,实属动法祖宗。现台臣连坐遭谴,公论杜塞,这样怎能称之为顺应祖宗法?此后,张起岩多次上书为台臣据理力争,均未得到回复,于是廷争愈发频繁,泰定帝终为所动,对相关事宜进行缓释。
宦海沉浮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张起岩出任礼部尚书;同年,转参议中书省。至顺三年(1332年)由参议中书省转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从政治上看,张起岩被赶出了中书省,仕途上遭遇了挫折;但从爵秩上,他不降反升,翰林侍讲学士为从二品,参议中书省事为正四品。
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病逝。同年十二月,继位的元宁宗驾崩,政局不稳。 适逢燕南地区起大案,有民上言,举报部使有谋不轨者。后经仔细调查后,发现该民所言为虚,法司言及:“依唐律,告叛者,皆不反坐。”提议从缓处理当事者。张起岩却提出,当今储君未立,人情危疑,如果不诛杀此人用来威慑奸谋,恐怕有妨大计。 遂催促有司备文定案。这件事以后,诸官对张起岩肃然起敬,重要事宜均寻求张起岩定夺。
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张起岩为翰林侍讲学士,与王结、欧阳玄奉诏同修泰定帝、天历两朝实录。
至元三年(1337年),张起岩出任江南行台侍御史。
至元五年(1339年),张起岩被调回京师,任御史台侍御史。
至元六年(1340年),出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
至正元年(1341年),张起岩出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
至正二年(1342年),出任御史台御史中丞。
出任裁官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顺帝下达了修辽、金、宋三史诏书、任命修史的都总裁、总裁官、提调官等人选。诏书明确指出:“遴选位望老成,长于史才,为众所推服的人交做总裁官”。张起岩以御史中丞身份充任总裁官之一。
至正四年(1343年)到至正八年(1348年),张起岩复为翰林学士承旨,积阶至荣禄大夫。主要工作还是编纂三史。
晚年生活
至正九年(1349年),张起岩在六十五岁高龄编史成功,遂上书辞官还乡。
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起岩病逝于家乡,享年六十九岁,被追授“文穆”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