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袁景芳

袁景芳(清朝官员,富豪)

袁景芳
袁景芳(1678年—1735年),字兰馥,号紫兰。山东省长山县焦桥村人(今邹平县焦桥镇)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贡授中书,改户部员外、工部郎中,出守广西柳州,擢授陕西平庆道按察使司副使。

  • 兰馥
  • 紫兰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日期1678年
  • 逝世日期1735年
  • 本名袁景芳
  • 官职陕西平庆道按察使司副使
  • 籍贯山东省长山县焦桥村(今邹平县焦桥镇)

在清末民初,在我们国家流传着一个民谣,“河南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传说这三个人是财神爷赵公明转世,这三个人都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什么叫富可敌国,就是他家里的财富,可以和国家相匹敌。焦桥的袁氏家族,当年非常富有,在长山民间有很多的传说。说从焦桥到北京的官道全部是袁家修的,从焦桥到北京,每隔五十里地,就有一个店,这个地方,都要打上水井,袁家人从焦桥到北京,不用住别家的店,住的都是自家的店;不用喝别人家的水,都是喝的自家井里的水。他们家里面,在清朝期间挂了三次“千顷牌”,“顷”就是指的的土地的面积,一顷相当于一百亩,一千倾就是十万亩,三次挂“千倾牌”,那他家土地的面积就超过了三十万亩。附近的原来的长山县、邹平县、齐东县、高青县,后来淄博的桓台县、临淄区,一直到胶东的寿光县,都有袁家的土地。袁家在庄稼地里面,看坡的那个屋子,老百姓俗称叫“袁家屋子”,或者“袁屋子”,今山东各地,包括在胶东,老百姓习惯上的叫法还是叫“袁屋子”,“袁家屋子”。韩店镇还有一个村,这个村就叫“袁家屋子”,就是给袁家看坡护地,最后人口聚集,形成一个村庄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什么意思?很多家庭第一代是创业的一代,第二代是守业的一代,到了第三代就开始败业,最终就退出了富豪的行列,很多家族都逃不过这个怪圈。然而袁氏家族,在清朝却豪富了二百年,这二百年至少有七八代人。他们这个家族,是怎样维持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不是值得今天的这些财富拥有者们来借鉴呢?再一个,在清朝康、雍、乾、嘉这四朝天子执政的一百多年间,袁家涌现出了160多个朝廷的重臣,在全国各地做官,有的伴天子左右,参与国家大事,政绩也非常的卓著,袁氏文化里面,世代读书入仕,忠君爱国,形成的这种传统的道德文化,也有待于我们现代人进一步的挖掘和弘扬。

看看袁氏家族是怎样富裕起来的,因为在清朝的正史和当地的长山的《县志》上,对袁氏家族发家过程的记录,都非常的少,他们到底是怎么富裕起来的,没有一个正统的说法。所以很多民间的传说,就流传起来了。在袁氏家族发展史上,有两个人物是不能不说的,是非常关键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袁景芳。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