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淑仪,《宋书》和《建康实录》明确指她姓殷。而唐朝人李延寿的《南史》却记载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说她本姓刘,名不详,是南郡王刘义宣之女,宋孝武帝刘骏的堂妹。起初因刘骏与刘义宣的女儿们发生男女关系,致使刘义宣一怒之下举兵叛变。但是刘义宣旋即败亡,刘骏便秘密将刘氏接进宫中,伪称姓殷氏,封为淑仪。当时身边泄密的人许多都被杀死,所以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
另一个版本是《南史》在其传记文末,又称她原为殷琰家人,可能是殷琰家的家妓婢女之类的,后被殷琰送给“性好渔色”的刘义宣。史载刘义宣“蓄养嫔媵竟多达千人”,广纳民间有姿色的女子,甚至连尼姑也不放过。刘义宣往新亭迎奉刘骏称帝时,她可能也跟随前往,被刘骏看中,她可能当时就和刘义宣选的其他嫔媵家妓作为礼物转送给了刘骏。事后,臧质等人可能是为给刘义宣在荆州起兵谋反找借口,就趁机将刘义宣当初送给孝武帝刘骏的包括殷淑仪在内的嫔媵家妓一律说成是刘义宣的女儿,并借机制造孝武帝刘骏与刘义宣诸女乱伦的绯闻谣言,散播出去,一时天下舆论沸扬。由于刘义宣除正式册封的正妃和侧妃外,蓄养的没名分的嫔媵多达数千,光其儿子数量,当时就争议很大,导致其败亡一年后,仍然还有人称他还有部分儿子藏匿在建康、秣陵、湖熟、江宁县界。可知,其私生子女数量相当庞大。当时又没有DNA检测技术,所以当时的人根本难以辨别这桩绯闻的真假,即便是让殷琰出来作证,也难有人全信,而该绯闻后来还又被刘宋的敌国北魏和孝武帝的对手比如竟陵王刘诞利用,进一步炒作,导致以讹传讹,越传越模糊不清,于是莫能辨也。以致于殷淑仪的身份,到了唐代就变成了“莫知所出”了。
殷淑仪容貌美丽,笑靥妖娆,深得刘骏的宠爱。殷淑仪宠爱冠于后宫,与刘骏之间生有儿子刘子鸾、刘子羽、刘子云、刘子文、刘子师以及第十二皇女。
大明六年(462年)四月,殷淑仪去世,刘骏悲痛万分,追封她为贵妃,班亚皇后,谥曰宣。同年十月,将殷淑仪厚葬于龙山,仪队相当隆重,江南葬埋之盛未之有。刘骏亲自驾临南掖门送葬,丧车经过时,刘骏十分悲痛,不能自控,身边的人无不暗暗落泪。刘骏令群臣为殷淑仪商议谥号,以智渊不尽嘉号责之致忧死。自从殷淑仪过世后,刘骏悲痛、爱怜不止,精神恍惚,严重废弃政事。每晚睡前,刘骏首先在床前斟上一杯祭奠的酒喝下,然后痛哭不能停止。大明七年,刘骏启发有关部门上奏说:“据《春秋》记载,仲子不是鲁惠公的原配正妻,尚且得以建成独自的宫庙。现在贵妃乃是在国家官员中的高位,理应建造新庙。”于是便在京城为殷淑仪建立单独的庙宇。庙宇建成之后,以殷淑仪之子刘子鸾的封号,称为新安寺。
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挖掘殷淑仪的墓葬,并将殷淑仪的尸体从棺材内拖出来,当场将羞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