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经历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徐广家世世代代都非常爱好读书。徐广尤其研究精深学问,诸子百家、阴阳术数,无不研究。
谢玄担任徐州刺史,以为从事西曹,迁谯王司马恬镇北参军。晋孝武帝得知徐广博学多才,授秘书郎,在秘阁中校书,增加助手官员,转任员外散骑侍郎,校书工作还照旧。
朝廷任职
隆安年间(396年~402年),在尚书令王旬推荐下,出任祠部郎。
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世子司马元显为录尚书事,想叫朝中百官向他致敬,官中叫徐广提议,由此内外大臣都要守部下礼仪致敬于司马元显。徐广常常愧恨不已。司马元显荐他当中军参军,迁任领军长史。
桓玄掌权后,用徐广当大将军文学祭酒。
编纂书籍
义熙初年,太尉刘裕叫他写《车服仪注》,授镇军谘议参军兼记室官,封乐成县五等侯。再转任员外散骑常侍兼著作郎。
义熙二年(406年),上奏说:“臣下听说左史官记述言语,右史官记叙事情。《乘》《志》等书在晋国、郑国显名,《阳秋》在鲁国著称。从皇家缔造以来中兴晋朝,文道风气、帝王典籍,在史书中焕然可见。而从太和以下,已经历三个皇帝,风流道韵圣贤事迹,差不多变成了古代历史。我们这些人商议,应该叫著作佐郎徐广撰写国史。”
皇帝诏书说:“先朝大德广布,没有写在史书上,应该把它们记下来,永远留给后人,可以叫徐广撰写。”
义熙六年(410年),徐广任散骑常侍,又兼任徐州大中正,再转任正员常侍。徐广接着转任大司农。兼任的著作佐郎还照旧。
义熙十二年(416年),《晋记》写成功,共四十六卷。徐广上献朝廷,迁任秘书监。
当初,桓玄篡夺皇位,晋安帝从皇宫搬出,徐广陪同时悲痛万分,深深地感动了左右的人。
元熙二年(420年),宋王刘裕接受晋恭帝的禅让,晋恭帝退位时,徐广又非常悲哀,泪流满面。谢晦见他这样,便说:“徐先生这样作稍稍过分了点吧。”徐广收住眼泪回答说:“我和你不同,你是新皇帝的佐命功臣,遇到千年的好机会;我自己曾蒙受晋朝的厚恩,确实眷恋旧主人。”于是更加伤心感叹。
效力刘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下诏书说:“秘书监徐广学识渊博,品德纯朴,在任上恭敬严肃,可任中散大夫。徐广上表拒绝,请求被宋高祖同意,接受赐予物质非常丰厚。徐广一向好学,到老都手不释卷。
元嘉二年(425年),徐广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他写的《答礼问》一百多条,到沈约撰《宋书》时仍在被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