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徐干

徐干(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著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姚江徐氏宗谱》。

  • 中文名徐干
  • 别名徐伟长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海郡人
  • 出生日期170年(庚戌年)
  • 逝世日期217年(丁酉年)
  • 职业官员、文学家、诗人
  • 主要成就建安七子之一
  • 代表作品《中论》《答刘桢》《玄猿赋》

徐干(170--217)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

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

腐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潜身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过着极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身穷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亦“不以为戚”。(引并见《中论序》)后授上艾长,也因病未就。建安二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干亦染疾而卒。后来曹丕论及徐干时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徐干墓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会泉庄东南方500米处,详情见“徐干墓”词条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