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潮

王潮(唐朝末年军事将领)

王潮
王潮(846年-898年1月2日),原名王审潮,字信臣,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唐朝末年福建割据军阀,五代十国的闽国的奠基人。王潮自少便有才名,起家为固始佐史,与其弟王审邽、王审知号称“三龙”。光启元年(885年),参加王绪起义,被任为军正,并随军南下,转战福建。后推翻王绪,被推为首领。在泉州士绅邀请下,于光启二年(886年)攻占泉州,归顺唐福州观察使陈岩,被表荐为泉州刺史。景福元年(893年),命从弟王彦复、三弟王审知进攻福州,至景福二年(894年)击败自称留后的范晖,夺下福州。建州、汀州望风归附。王潮自此得以割据福建全境,被唐昭宗授为福建观察使。乾宁三年(896年),昭宗升福建为威武军,以王潮为首任威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左仆射。乾宁四年十二月(898年1月),王潮病逝,时年五十二岁。获赠司空、秦国公,谥号“广武”。王潮割据福建期间,对内发展教育,厘定赋税,劝课农桑;对外交好各割据势力,专心闭境修养。使福建的经济得到恢复,为后来王审知开创闽国奠定基础。

  • 别名王审潮
  • 信臣
  • 所处时代唐朝末年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淮南道光州固始县
  • 出生日期846年
  • 逝世日期898年1月2日
  • 主要成就夺取福建五州,闽国基业的奠定者
  • 本名王潮
  • 官职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 爵位秦国公(追封)
  • 谥号广武
  • 追尊水西大王

固始三龙

王潮原名王审潮,生于唐武宗会昌六年三月十一日(846年4月10日)申时,据传是秦国名将王翦的三十四代孙。其五世祖王晔曾任固始县令,从此家族定居于淮南道光州固始县。到王潮的父亲王恁时,一力务农。王氏经历数代之后,积累了不少财富。

王潮早年曾担任固始县佐史,与其弟王审邽、王审知均以才气闻名乡里,被邑人并称为“三龙”。

随军南下

唐朝末年,兵祸不息,各地起义不断,其中以王仙芝、黄巢义军声势最大。

中和元年(881年),寿春屠户王绪和妹夫刘行全啸聚五百人,攻占寿州(今安徽寿县),一时响应者万余人。一个月后,王绪又攻陷光州,自称将军,收用当地豪杰,委命王潮任军正,主管粮秣,受到部众的信任。

当时,奉国军(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秦宗权要募兵讨伐黄巢,授掌握寿、光二州的王绪为光州刺史,索取租赋。王绪不能按期筹集(一说秦宗权召王绪率所部与己会合,王绪拖延不出),秦宗权发怒,派兵攻打光州,王绪畏惧,命刘行全为前锋,王潮为副前锋,率领五千人马,驱逐寿、光二州官吏、百姓渡江南逃,一路掠夺江州、洪州(今江西南昌)、虔州等地,过章水,最后攻取汀州(治今福建长汀),于光启元年(885年)八月进入漳州。但无法长久占领这些地区。

在南下途中,王绪因道路艰险、缺少粮食,担心军士所携带的妇孺成为军中累赘,下令全军:“但凡以老人孩子随军的,斩无赦!”当时王潮与二弟王审邽、三弟王审知正侍奉老母董氏随军(一说只有王潮、王审邽在),王绪召来王潮等,斥责道:“军队都有军法,没有军法的军队是没有的。你们违犯我的命令而不诛杀,那就没有军法了。”王潮兄弟说:“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没有母亲的人是没有的;将军你怎么能叫人抛弃他们的生母呢?”王绪勃然大怒,命令处死董氏。王潮兄弟说:“我们兄弟侍奉母亲如同侍奉将军一样,既然要杀我们的母亲,还怎么能任用母亲的儿子!请在处死母亲之前先把我们杀了吧!”适逢众将士也为王潮求情,王绪才免董氏一死。

竹林之变

王绪心胸狭隘,狐疑猜忌,曾有术士对他说:“军中将有暴兴的人。”于是他更怀猜疑之心,部下将士只要勇谋才略超过自己或者身材魁梧、相貌非凡的,都被他借故杀掉,即使是刘行全也不能幸免,使军中人人自危。一日,部队行军到南安县,王潮暗地劝为前锋的将领(一说该将即为刘行全,此说存疑)说:“我们这些人背弃祖坟、妻儿来做盗贼,是被王绪胁迫的,难道是本心如此吗?如今王绪猜刻不仁,将吏中有才能的都惨遭杀害,军中正难保朝夕,还想要成大事吗?而且你须眉美好,才能出众,我不知道你将死于何地了。”前锋将听后,与王潮相对而泣,二人于是定计,挑选几十名勇士隐蔽在茂密的竹林中,等到王绪经过,众壮士突然跃出竹林,活捉王绪,囚禁于军中(王绪后自杀,一说被王潮等杀死)。军中闻讯,齐呼万岁。王潮推戴前锋将为首领,前锋将却感念王潮活命之恩,推他为主。王潮坚辞不可,只得“除地刺剑”,祷告道:“有人下拜能使剑跃起的,我即奉他为主。”众人纷纷按此方法试验。据说到王审知时,剑竟显灵,将士愿奉他为首领,王审知将此位让给兄长王潮,自己为副手。

抚治泉州

王潮拜受一军之主后,下令说:“天子蒙难,如今应该出兵交广(交州、广州),进入巴蜀,以拱卫王室。”于是准备全军远行勤王。这时,泉州人张延鲁听说王潮治军有道,于是率领乡绅耆宿,携牛酒跪在路上,要求王潮驱逐贪婪凶暴的泉州(今福建泉州)刺史廖彦若,“留为州将”。王潮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立即于光启元年(885年)八月挥师围攻泉州,廖彦若坚守抵抗,双方相持一年。

光启二年(886年)八月,王潮攻下泉州城,杀廖彦若,占领泉州。随后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光启二年(886年),在王潮遣使归顺后,福建观察使陈岩承认王潮对泉州的控制,表荐他为泉州刺史。王潮在泉州励精图治,召集离散流民,鼓励生产,整饬部属,创筑子城,减轻徭役,放宽赋税,兴办义学,颇得人心。

建节闽峤

攻取福州

王潮像大顺二年(891年),陈岩病重,遣使请王潮到福州接管军政大事。使者未到泉州,陈岩已去世,陈岩妻弟(一说为陈岩女婿)、护军都将范晖暗示将士推戴自己为观察留后。而陈岩的旧部大多投奔王潮,并建议他攻取福州。

景福元年(893年),王潮命堂弟王彦复任都统,三弟王审知任都监,发兵攻打福州。百姓闻知王潮举兵北上,纷纷请求送米以供军需,平湖洞以及沿海各地方武装也都以兵、船相资助。

范晖坚守城池,王彦复等经年久攻不克。范晖又向陈岩的姻亲、威胜军节度使董昌求援,董昌调温、台、婺三州将兵五千人驰援范晖。王彦复、王审知受到前后夹击,死伤颇多,飞报王潮请求暂时罢兵,王潮不许。王彦复、王审知再请王潮亲临指挥,王潮回书说:“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我当自来。”王彦复、王审知明确王潮的态度后,对福州发起猛烈攻势。到景福二年(894年)五月,福州城内粮尽,军心涣散。范晖见大势已去,把观察使印授予监军,自己弃城逃走。王彦复顺利入城,随后范晖在逃往途中被士兵杀死。

略定闽地

五代时期的南吴、吴越、闽福州被攻克后,王潮改迁官署至此,自称福建观察留后,又身着素服,安葬陈岩,将女儿嫁给陈岩之子陈延晦为妻,厚待其家。王潮由此声威远播。建州人徐归范举州响应王潮;汀州刺史钟全慕献上户丁田粮册籍,请归王潮节制;山岭、海岛间,也有二十余股地方武装闻风来降。自此之后,王潮据有福建五州之地,称雄一方。

景福二年(894年)十月(《十国春秋》作九月),唐昭宗正式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

乾宁(894年-898年)初年,黄连洞(今福建宁化东)少数民族首领派两万人包围汀州,王潮派部将李承勋率军万人反击,黄连洞军撤退,在浆水口被李承勋追败。自此,福建全境基本被平定,这为王潮进行内政建设创造了条件。

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朝廷升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首任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王潮理政精明,对内认真厘定赋税,鼓励生产。对外交好附近各势力,为内部的建设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病重传位

乾宁四年(897年)冬,王潮病重。尽管王潮当时有四个儿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二弟王审邽也还在世,但他选择了最有才干及威望的三弟王审知掌理军政事务,成为继承人。十二月初六日(898年1月2日,清修《开闽始祖广武王墓志铭》则称其卒日为“十二月廿四日”),王潮病逝,享年五十二岁。唐廷追赠其为司空、秦国公,谥号“广武”。王潮死后,被葬在晋江县北郊盘龙山(今属福建惠安),今墓尚在。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