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韦放

韦放(南北朝时期南梁将领)

韦放
韦放(474年-532年),字元直。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南北朝南齐至南梁时期将领,南梁车骑将军韦睿长子。韦放身材高大,相貌伟岸。在南齐末年历任宁朔、雍州主簿。南梁建立后,历任盱眙太守、通直郎、轻车中兵参军、镇右谘议参军、襄阳太守、竟陵太守等职,袭封父爵永昌县侯。普通六年(525年),以贞威将军职参与北伐。次年,协助中护军夏侯亶收复寿阳。普通八年(527年),升明威将军,大破北魏军五万,降涡阳。韦放历佐诸王,治州有方,为政以和洽明理著称,颇有声绩。累官至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信武将军。中大通四年(532年),韦放在镇所去世,年五十九。获赐谥号“宜”。

  • 本名韦放
  • 别名韦元直
  • 元直
  • 所处时代南北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襄阳郡
  • 出生日期474年
  • 逝世日期532年
  • 主要成就历佐诸王,治州有方;大破北魏,降寿阳、涡阳
  • 爵位永昌县侯
  • 谥号
  • 籍贯京兆郡杜陵县

两代主簿

韦放出身三辅大姓“京兆韦氏”,其家在南北朝时侨居雍州(侨治襄阳郡,今湖北襄樊)。其父韦睿在南齐末年累官至上庸郡太守。

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伟岸。在南齐时期,仕于宁朔将军、晋安王萧子懋麾下,任主簿。建武五年(498年)七月,太子中庶子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出任雍州刺史,又征辟韦放为雍州主簿。

累任藩佐

南梁天监元年(502年),韦放出任盱眙郡(治今江苏盱眙东北)太守,又回朝任通直郎。不久后,改授轻车将军、晋安王萧纲的中兵参军,再迁为镇右将军、始兴王萧憺的谘议参军。

普通元年(520年)八月,韦放之父、车骑将军韦睿逝世,韦放返家服丧。服丧期满后,复任原职,并袭封父亲的爵位永昌县侯。此后,韦放又担任轻车将军、南平王萧伟的长史,兼任襄阳郡太守。再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郡太守。他所辖的郡县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

从攻寿阳

普通六年(525年),萧衍命梁军大举北伐北魏,韦放获授贞威将军,与胡龙牙、曹仲宗会师进军。

普通七年(526年),中护军夏侯亶北攻黎浆,一时无法破城。萧衍于是命韦放率军从北道出师,协助夏侯亶攻克黎浆,并与夏侯亶、胡龙牙及镇北将军元树等包围北魏控制下的寿阳城。十一月,寿阳被梁军收复。

战后,韦放升为云麾将军、南康王萧绩的长史,兼任寻阳郡(治今江西九江西南)太守。韦放屡次担任藩王僚佐,颇有声望、政绩。

涡阳大战

普通八年(527年),萧衍派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故城在今安徽蒙城),又任韦放为明威将军,命其率军与曹仲宗等会师。韦放刚刚抵达前线,北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梁军尚未立脚,韦放手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素以“骁果有勇力”著称,为一军所倚仗,韦放因此命他首先迎击。韦洵单骑出阵,屡挫魏军,然其战马被刺伤,无法再进。在激战中,韦放的盔甲也数次遭魏军射中。梁军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韦放厉声喝叱道:“今天只有拼死一战了!”于是脱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众将士见状,无不殊死奋战,这才将魏军击退。

韦放趁势追击,北上至涡阳。北魏方面又派常山王元昭及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领军五万来援,韦放令部将陈度、赵伯超等并势夹击,大破魏军。涡阳城主王纬献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户口四千二百人,缴获大量军械;他又派投降者三十人,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告知涡阳投降之事。魏军闻讯后,纷纷弃营撤退,韦放挥军追击,杀略颇多。此役中,费穆之弟费超为梁军所生擒,韦放将他和王纬一同押送回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

历督三州

班师回朝后,韦放改任太子右卫率,转任通直散骑常侍。之后,出任持节,信武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兼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

中大通二年(530年),韦放改任督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封食邑四百户,仍任持节、信武将军。

薨逝镇所

中大通四年(532年),韦放在北徐州镇所逝世,享年五十九岁。萧衍闻讯后,追赐其谥号为“宜”。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