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韦待价

韦待价

韦待价
韦待价(?-689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逍遥公韦敻之后,象州刺史韦挺之子。韦待价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历任左千牛备身、卢龙府果毅都尉、兰州刺史、凉州司马、萧州刺史、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封扶阳侯。垂拱元年(685年),韦待价拜相,授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出任燕然道行军大总管,抵御突厥。二年(686年),又升任文昌右相。永昌元年(689年),韦待价出任安息道行军大总管,进爵扶阳郡公,率军征讨吐蕃,结果在寅识迦河兵败,被除名流放绣州,不久病死。

  • 本名韦待价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雍州万年
  • 出生时间不详
  • 去世时间689年
  • 官职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 爵位扶阳侯→扶阳郡公

早年经历

韦待价早年以门荫入仕,授为左千牛备身。永徽四年(653年),江夏王李道宗因房遗爱谋反案被流放象州。韦待价因是李道宗之婿,也受到牵累,贬为卢龙折冲府果毅都尉。 

累立边功

戍守辽东期间,将军辛文陵率军招抚高句丽,在吐护真水遇袭,因无备而失利。当时,韦待价正与中郎将薛仁贵经略东蕃,便率部前去救援,加上辛文陵的苦战,终于将敌军击退。他在战斗中被流矢射中左足,身受重伤,但却隐而不言。朝廷以为韦待价患有足疾,将他免归乡里,后又起复为兰州刺史。 

咸亨三年(672年),吐蕃侵扰边境,唐高宗便授雍王李贤为凉州大都督。韦待价出任凉州司马,后又改任萧州刺史,因防御有功,被征拜为右武卫将军,兼检校右羽林军事。仪凤三年(678年),吐蕃再次入侵。韦待价被任命为检校凉州都督,兼知镇守兵马事,率军抵御吐蕃,但不久便被征回,进封扶阳县侯。 

担任宰相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临朝听制。韦待价升任吏部尚书,代理司空,并以山陵使之职营建乾陵。文明元年(684年),乾陵修建完毕,韦待价因功加为金紫光禄大夫,改任天官尚书。 

垂拱元年(685年),韦待价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三品。 他出身武职,不懂鉴别人才,以致典选工作杂乱无章,受到舆论的鄙薄。同年十月,武则天任命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让他率军抵御突厥。 

垂拱二年(686年),韦待价回朝,后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他心中不安,多次上表请辞。武则天每次都下诏褒奖,将他的请求驳回。韦待价又要求削减官秩,武则天便追赠其父韦挺为润州刺史。 

征蕃兵败

永昌元年(689年),韦待价上疏朝廷,请求率军征战。武则天遂任命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三十六总管,征讨吐蕃,并将他的爵位进为扶阳郡公。 

同年七月,韦待价在寅识迦河(今新疆伊宁西南)与吐蕃交战,结果先胜后败。当时,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又恰逢大雪,粮草供给不足,唐军死伤惨重。韦待价无奈,只得率军退回,屯兵于高昌。 

流放而死

武则天得知韦待价退兵,勃然大怒,命将阎温古斩首,同时将韦待价除名为民,流放绣州(在今广西桂平南)。不久,韦待价便在绣州去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