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万斯大

万斯大(明末清初经学家)

万斯大
万斯大(1633年-1683年),字充宗,晚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人。清初著名的经学家。万斯大早年丧母,倍尝艰苦。康熙六年(1667年),就学于黄宗羲,后在宁波创建讲经会,一时胜友如云,质疑问难,号称极盛。受父师影响,对亡明一直耿耿于怀,终生不事科举业,慨然以穷经自任,为人刚毅有守,不可屈挠,又慕贤若渴。明臣张煌言死后,弃骨荒郊,由万斯大葬之南屏,其父执陆符死后,他亦为之营葬。后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去世。万斯大一生致力于经学,为浙东学派的骨干人物。亦能诗文。其文多为说经之作,文风质实朴素,例如《承重说》《驳张仲嘉次子主丧议》等。诗作传世不多,风格一如其文,朴实无华。主要著作有《经学五书》等。

  • 别名褐夫先生
  • 充宗,别字褐夫
  • 跛翁
  •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 出生日期1633年
  • 逝世日期1683年
  • 主要作品《经学五书》
  • 本名万斯大
  • 职业经学家

万斯大《经学五书》万泰之第六子。生逢丧乱,不事科举业,授徒自给,读书之外无他事。尝携幼子万经,馆于武林,慨然以穷经自任。万斯大自康熙六年偕同学十余人就学于黄宗羲,曾在宁波创建讲经会,一时胜友如云,质疑问难,号称极盛。他深研诸经,“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为其研经之名言。生平刚毅有守,见有不可者义形于色,嗜义若饥渴;并且好结纳贤豪,奖引后进;加以经学上的成就,堪称为浙东学派之骨干人物。黄宗羲认为:“学不患不博,患不能精。充宗之经学,由博以致精,信矣其可传也。”郑梁指出斯大“虚心博学,以经解经,不立异,不苟同,不为先人之言所主,不为过高之说所摇”。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