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引之

王引之(清代学者)

王引之
王引之(1766年—1834年),江苏高邮人,字伯申,号曼卿,是王念孙长子,清代著名学者。祖王安国为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父王念孙为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皆以治名物训诂著称。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后人辑有《王文简公文集》。三十四岁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八岁参加翰林院考试,名列一等,晋升为侍讲。六十二岁,升为工部尚书,武英殿正总裁。十一月,皇上赐准紫禁城内骑马。六十岁代理户部尚书。六十四岁代理吏部尚书。六十五岁调任礼部尚书。道光十四年,复任工部尚书,不久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九岁,谥号“文简”。王引之少年就从事声韵、文字、训诂学研究,深得王念孙的精髓,王念孙曾喜曰:“此子可以传我所学!”引之从二十岁起,即研究《尔雅》《说文》《音学》等书,所学益精,终成《经义述闻》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 本名王引之
  • 伯申
  • 曼卿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江苏高邮
  • 出生日期1766年4月19日
  • 逝世日期1834年12月25日
  • 主要作品《字典考证》、终成《经义述闻》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
  • 主要成就考据学大师
  • 字号字伯申,号曼卿
  • 官职翰林编修、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
  • 谥号文简

王引之(1766~1834) 清代汉学家。父念孙、祖安国,皆以治名物训诂称著。生于1766年三月十一日(4月19日),死于1834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2月25日)早年,承其家学,究心《尔雅》《说文》《音学五书》等,以求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嘉庆四年(1799年)为进士,以优异成绩径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至礼部左侍郎。参与纂修《词林典故》,任实录馆、国史馆副总裁。道光七年(1827),晋工部尚书。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辑为《考证》十二册。逝世后,谥号文简。其学力主通核,不尚墨守,以文字训诂最为专精,与其父王念孙齐名,并称“高邮二王”。

乾嘉之世,汉学中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与高邮二王鼎足而立,同为汉学旗帜。所撰《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本其父说,主张以古音求古义的训诂学见解,为其代表作。该书旁征曲喻,博稽载籍,订正历代学者误说,在训诂学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得到当时汉学诸家交口赞誉,许为千古“绝学”、“海内无匹”,而且抨击汉学的理学家也认为“汉唐以来,未有其比”。

其另一代表之作《经传释词》十卷,专以古文虚词为考论对象,训释经传所见虚词凡一百六十个。博搜例证,考其源流演变,尤其是对诸词特殊用法的训释,多具卓见,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虽间有武断之处,但可补《尔雅》《说文》《方言》诸书之缺,亦不失为一部足资参考的文字训诂学著述。王引之一生为学朴实无华,不尚虚文,其书札短篇,后人辑为《王文简公文集》刊行。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