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保义

王保义(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军事将领)

王保义
王保义(生卒年不详),本姓刘,名去非,幽州(今北京)人,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军事将领。王保义出身县吏,唐末时曾事奉幽州将领刘守奇,随其投奔契丹,后效力于晋国,在幽州之战中一语劝降涿州刺史姜行敢,又力劝刘守奇叛投后梁,担任河阳行军司马,又任郢州刺史。他在后唐灭后梁之战后,担心后唐追究前罪,乃投奔荆南,担任荆南行军司马,累升至检校太尉,领武泰军节度使,又改平江军节度使,最终在江陵病逝。王保义在荆南担任行军司马近三十年,历事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三代国主,是荆南大政的决策者之一。

  • 全名王保义
  • 别名刘去非
  •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 出生地幽州
  • 逝世地江陵
  • 主要成就参与决策荆南大政
  • 最高官职武泰军节度使、平江军节度使
  • 效力政权晋国→后梁→荆南

早年经历

王保义本名刘去非,唐末时在幽州为县吏,后成为平州刺史刘守奇(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第三子)的亲信。他虽为人粗暴无行,但“习骑射,敢斗击”,因此颇受刘守奇的赏识。

开平元年(907年),刘仁恭在兵变中被次子刘守光囚禁。刘守光自立为幽州节度使,随后又出兵攻杀了长兄沧州节度使刘守文。刘去非在这场刘氏家族的变乱之中,先是随刘守奇逃亡契丹,不久又与其自契丹逃到晋国。

归附后梁

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建立桀燕。晋王李存勖命周德威领兵攻打幽州。刘守奇当时也随军出征,于次年(912年)初兵至涿州。涿州刺史姜行敢据城固守,刘去非于城下喊话道:“小刘郎领军来为父除凶,你怎敢抵挡!”姜行敢遂开城迎降。周德威对刘守奇在幽州的人望大为忌惮,密报李存勖,称其应提防刘守奇。李存勖于是由前线召回刘守奇。

刘去非在返回太原的途中,对刘守奇道:“您不动寸兵而取涿州,必引起晋王的忌惮,若去太原恐为其害。您家此前曾向梁朝(后梁)称臣,我们不如投梁以自保。”刘守奇于是投奔后梁,被任命为沧州留后。刘去非则被调到河阳军担任行军司马。

效力荆南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他在当年十月攻灭后梁,统一了中原。刘去非此时正在郢州(治今湖北钟祥)担任刺史,因担心李存勖追究他此前叛晋投梁之罪,于是弃官逃往江陵,依附于后梁旧将出身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他在荆南改名换姓,化名为王保义,担任荆南幕府的行军司马,成为高季兴、高从诲父子的心腹。

天福二年(937年),后晋朝封赏荆南(当时节度使已是高从诲)、湖南等处藩镇。王保义当时的官衔是“摄荆南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太保、归州刺史”,被进拜为检校太傅,领武泰军节度观察留后,仍充荆南行军司马,又兼沿淮巡检使。

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病逝,其子高保融袭任荆南节度使。王保义又事高保融,于次年(949年)被后汉朝任命为检校太尉,领武泰军节度使,仍任荆南行军司马。

晚年及去世

王保义后来又改领平江军节度使。他最终在江陵去世。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