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熙泽,同治八年(1869年)生于庐江县金牛镇山南,字焕庭。由于他中年蓄须,胡长且粗黑,当地人称,“孙二胡子”。
孙熙泽自幼在长兄孙臻泽的薰陶下,获益匪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江南乡试”中举时才26岁。朝廷派他去担任福建龙泉县教谕,他却以母亲年老拜辞,想必是年少得志,志不在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孙熙泽在参加礼部举行的进士考试时,却名落孙山。失意回乡后,与长兄臻泽共同编纂《续修舒城县志》。之后,孙熙泽曾被授为山东候补知县,济南、烟台地方审判厅丞,署理登州知府等职。
光绪30年(1904年),徐世昌创办了青岛警察学堂,孙熙泽应邀出任总监,家眷也随着迁住青岛。
民国元年(1912年),孙熙泽全家又由青岛迁往北京,得皖籍军政要人相助,曾任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中华大学副校长等职。民国10年(1921),许世英主持皖政,特邀孙熙泽回皖任职。
民国24年(1935年),孙熙泽在金牛镇山南病逝。第3天,继配夫人也过世,因而出殡时双棺并行,两人合葬于庐江柯坦镇龙灯桥附近。
孙熙泽的元配是金牛的旺族方家的小姐。他与方氏生有3个儿子(同人、立人、衡人)和3个女儿(静人、作人、之人)。方氏于1903年病逝后,孙熙泽续娶方氏的堂妹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