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孙汉韶

孙汉韶(唐末五代时期后唐、后蜀军事将领)

孙汉韶
孙汉韶(884年-955年),字享天,振武(今山西代县)人,一作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末五代时期晋国(后唐)、后蜀军事将领,振武节度使李存进长子。孙汉韶十余岁便在晋国军中效力,至后唐建立时已担任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因平定麟州蕃落叛乱有功,进拜蔡州刺史,后历镇应州、洋州,官至检校太傅、武定节度使,应顺元年(934年)时因征讨凤翔兵败,举地归附后蜀。他在后蜀入则领禁军,出则掌藩镇,广政十年(947年)时领兵攻取凤州,官至守太傅,兼中书令,封乐安郡王。广政十八年(955年),孙汉韶病逝于武信军节度使任上,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尉,谥号忠简。

  • 本名孙汉韶
  • 别名李汉韶
  • 享天
  •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 出生地振武,一作太原
  • 出生日期884年
  • 逝世日期955年
  • 主要成就攻取凤州,使后蜀疆域达到最大
  • 效力政权后唐(晋国)→后蜀
  • 官职[后蜀]守太傅、兼中书令、武信节度使
  • 爵位乐安郡王
  • 谥号忠简

早年经历

孙汉韶是唐末晋国将领李存进(本名孙重进)的长子,幼年时因父亲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随父改姓李氏,称为李汉韶。他自幼便很有器量,被李存进推荐给了李克用,十余岁便在晋国军中充任随使军将,后任定海军副兵马使。

天祐四年(907年),唐朝为后梁所取代。但李克用与其子李存勖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以复兴唐朝的名义继续与后梁相对抗。当时,李汉韶被署为定安军使,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他此后又相继担任第五院军使、第二院军使兼都知兵马使,至天祐十五年(918年)时已官至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

效力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随后灭亡了后梁。当时,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有蕃落叛乱(《旧五代史》称是契丹犯境)。李汉韶在北京留守孟知祥的推荐下被委以征讨之任,率军讨平了叛乱。他因此功,于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被加授检校右仆射、蔡州刺史。

天成元年(926年),李存勖在洛阳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当时,武宁节度使李绍真(即霍彦威)、齐州防御使李绍虔(即王晏球)、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即夏鲁奇)等皆奏请朝廷,恢复原有姓名。李汉韶亦于此时恢复本姓,称为孙汉韶。他于次年(927年)又获授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称号,超授检校司空,仍旧镇守蔡州(治今河南汝南)。

天成三年(928年),孙汉韶又授检校司徒,并由蔡州移镇应州(治今山西应县东),担任彰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封乐安县男。应州是李嗣源的家乡,建有供奉其父祖四代皇帝的宗庙。孙汉韶奉诏修庙有功,于次年(929年)三月得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他不久因母亲去世,回太原奔丧,并依礼离职守孝,直至长兴二年(931年)秋方才期满除服。

长兴三年(932年),孙汉韶又遥领昭武军节度使,进封乐安县子,仍授检校太保。他于次年(933年)改任武定军节度使,镇洋州(治今陕西洋县),并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进封乐安县伯。后来,李嗣源病逝。闵帝李从厚即位,又加授孙汉韶为特进。但孙汉韶因“特进”之名犯了其父李存进的名讳,推辞不受,又被改授为检校左仆射。

兵败投蜀

孙汉韶、张虔钊降蜀,后蜀得山南应顺元年(934年),孙汉韶又改授检校太傅,进拜乐安县侯。当时,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起兵叛乱。唐廷乃命孙汉韶与西京王思同、护国安彦威、山南西道张虔钊、彰义张从宾、静难康福等六镇节度使一同出兵,共讨李从珂。孙汉韶随即进抵兴元(山南西道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与张虔钊同议进军。张虔钊让孙汉韶留守兴元,自率所部军赶赴凤翔前线。但各路唐军却大败于凤翔城下。李从珂乘胜反攻,很快便攻入洛阳,废杀了李从厚,即位称帝,史称后唐末帝。

张虔钊在凤翔之败后,逃归兴元,与孙汉韶会合。他们因心怀不安,于是向已在蜀地称帝的孟知祥请降,举族迁往成都。后蜀趁机夺取了后唐的山南之地,并于当年(934年)七月于雅州(治今四川雅安)置永平军,以孙汉韶为永平军节度使。当时,孙汉韶不但被保留了在后唐时的光禄大夫、检校太傅等官衔,还获赐安时顺国全节功臣称号,封乐安郡公。不久,孟知祥病逝。后主孟昶即位,又于次年(935年)正月进拜孙汉韶为使相,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同平章事,改赐匡国奉圣叶力功臣。

明德四年(937年),孙汉韶由雅州入朝,充任右匡圣马步军都指挥使。次年(938年),又被拜为昭武军节度使,出镇利州(治今四川广元)。

广政二年(939年),孙汉韶又改任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兴元。

拓土有功

主词条:后蜀攻后汉关中之战

后蜀攻取凤州之战示意图孙汉韶在山南西道任满后卸任归朝,后于广政七年(944年)时被加授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但他在当年六月又被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再次出镇兴元。

中原之地此时早已由后晋统治。但后晋却在广政十年(947年)初为契丹所灭。后晋的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不愿臣服于契丹,遂以秦(治今甘肃秦安西北)、成(治今甘肃成县)、阶(治今甘肃武都东)三州之地归附后蜀。而后汉亦于同时立国,并趁契丹北撤而入主中原,但无暇顾及关中。后蜀趁机进图关中,先遣军攻占固镇(在今甘肃徽县),继而又调孙汉韶的山南西道兵北上,会同何重建攻打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但未能破城。孙汉韶随后又亲自领兵二万北上,屯于固镇,进攻凤州,并分兵扼守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以阻援军。凤州防御使石奉頵最终举城投降。后蜀由此尽有秦、凤四州之地,达到了此前前蜀的疆域。

孙汉韶在战后进入凤州宣慰,号令严肃,秋毫无犯。他在凤州驻兵数日,而后返回兴元。不久,孙汉韶调任武信军节度使,移镇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但在次年(948年)又改任左匡圣马步军都指挥使。

晚年及病逝

广政十三年(950年),孟昶加尊号,并授孙汉韶为守太保,改赐匡时翊圣推忠保大功臣称号,次年(951年)又改任其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

广政十七年(954年),孙汉韶因病请辞军职。孟昶遂解除了孙汉韶担任的禁军军职,再次任命他为武信军节度使,加守太傅,仍兼中书令,进封乐安郡王。当时,孙汉韶还享有乘肩舆出入的待遇。

广政十八年(955年),孙汉韶在武信军节度使任上,病逝于成都私邸,终年七十二岁。孟昶辍朝七日,追赠他为太尉、梁州牧,赐谥号忠简。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