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
年9月,孙超群出生于安徽阜南县白果乡孙庄(今属阜南县苗集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书3年后辍学务农。
1929年8月,在闽西投奔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第十九大队第一班战士。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二军军部通信排排长,江西永丰县独立营连政治委员,独立第五师十四团政治委员,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师长,瑞金教导团团长,中央警卫师代师长。参加了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工兵营副营长,警卫第六团副团长、团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雁门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四军副军长,七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防空高射炮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工程兵学院院长。
1967年5月25日,孙超群将军因病逝世。
1945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孙超群是12名同时被授予三枚一级勋章的少将之一。
1926年,冬,孙超群到国民革命军第九混成旅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9年,8月,在闽西投奔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第十九大队第一班战士。
1930年,春,调闽西红军学校第一分校任通讯员、通讯班班长。8月,调任红二十六军军部通信排排长,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春,被编入临时护卫连,护送左权等到红四军,任班长兼党支部组织委员。任务完成后留江西军区永丰独立营工作。
1931年,春,任永丰独立营第二连副连长、连指导员。同年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永丰县委书记。
1932年,春至7月任江西军区独立第五师第二团政治委员。7月至10月任红二十二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师党务委员会委员。10月至次年春任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师长、党委委员。
1933年,春后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团第三营营长。同年夏任红一方面军瑞金教导团团长。1933年8月至次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中央警卫师代理师长。
1934年,2月至11月任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总部通讯营营长。12月,调红三军团司令部任作战科参谋。同年冬任红四方面军党校教员、教务主任。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党校改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仍任教务主任。同年冬到陕北保安。
1937年,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同年夏任陕北红军独立第二师副师长。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工兵营副营长。同年冬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警备第六团副团长。
1938年,年初至1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警备第六团团长。
1940年11月至1942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暨晋西北军区决死第四纵队(山西新军一部)副司令员。
1941年,任第四纵队军政委员会成员。
1942年,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暨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兼第四军分区代司令员。1942年10月至1944年1月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8月至1946年5月、1946年11月至1948年6月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9月至1946年11月,任中共雁门区委委员。
1946年,5月至11月,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7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副军长。
1949年10月至1950年11月,任解放军第七军副军长、党委常委。。
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任西北军区独立第三军副军长。
1950年6月至1951年1月,任甘肃军区天水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
1950年11月至1952年夏,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党委常委。
1950年12月,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
1952年7月后,担任防空高射炮兵学校校长。
1954年3月至1957年5月,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
1958年至1960年7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一班学习。
1960年8月至1967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
1960年12月至1963年5月,任工程兵党委常委。
1961年2月至1963年1月,兼任工程兵学院院长。
1961年12月至1964年7月,任工程兵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