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钱澄之

钱澄之(明朝爱国志士、文学家)

钱澄之
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南明桂王时,担任翰林院庶吉士。诗文尤负重名,与徐元文有书信往来,《与徐公肃司成书》曾披露顾炎武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 本名钱澄之
  • 别名秉镫
  • 出生地安徽省桐城县
  • 出生日期1612年5月29日(万历四十年四月二十九日,壬子年,癸巳日)
  • 逝世日期1693年9月30日(康熙三十二年九月一日,癸酉年,壬寅日)
  • 属相

钱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间诸生,聚徒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书,博览群籍。稍长以名节自勉。崇祯初,有御史巡按至皖,护从甚众,仪仗威赫。拜谒桐城孔庙时,诸生列队出迎,澄之突然挡住车驾,揭开帷幕,当众痛斥该御史勾引奸党、贪赃枉法的劣迹。该御史确系漏网阉逆,慑于众怒,不敢发作,忍辱而去。其时,阉党余孽阮大铖死灰复燃,东南名士结成“复社”与之斗争,钱澄之系皖中主坛者之一。他还与陈子龙、夏允彝结“云龙社”应和“复社”,接武“东林”。南明福王称帝南京,阮大铖等专权擅政,迫害复社文人,澄之遂化名潜往浙江武水。

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福王政权瓦解,澄之参与起义失败,妻方氏及女殉难,他与长子法祖逃入闽中,后辗转入桂,为永历帝朱由榔的庶吉士,制诰文字多出其手。时同僚金堡因直谏下锦衣狱折断左肱,使他对南明朝廷丧失信心,于是脱下朝服,间道归里,结庐先人墓旁,闭门著书以终。其墓现位于枞阳县城城关小学即原枞阳二中内。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