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董鄂氏族史料集》等史料的记载,她出自董鄂氏。不过,宁悫妃一支为满洲著名爵邸世家,何和礼家族,隶属正红旗满洲,并且经常和宫廷联姻,因时部主鲁克素有“试水”之故,先让何和礼早归于太祖努尔哈赤,是以发迹先于孝献皇后的鲁可素系董鄂氏。例如四叔公三等勇勤端恪公兼都统和硕图尚礼烈亲王长女郡主、五叔父二等伯杜雷尚礼烈亲王第三女郡主等。
顺治年间,入宫侍奉清世祖福临,位份为小福晋,属于小福晋级庶妃中享有较高待遇者。
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十七日丑时,董鄂氏生皇次子裕宪亲王福全,惟福全有一只眼睛残疾。
根据乾隆朝《清内务府京城全图》的记载,在康熙年间被改造为宁寿旧宫的咸安宫依然保持着以前的格局。咸安宫宫院的北部可见三座并排、布局类似寿康宫之寿三宫的小院落。仁宪皇太后住在咸安宫时,日后的淑惠妃、宁悫妃和塞姆肯额涅福金等顺治帝尚存的妃嫔都在宫院北部的三座小院落里住着。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初四日,小福晋董鄂氏被康熙帝尊为皇考宁谧妃,属于尊封为妃的四人中唯一并非福晋级庶妃者。
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宁悫妃带着娘家陪奉二人和宫女五人迁移王府居住,成为清朝第二位居住在紫禁城外的先朝妃嫔。目前所知,生有皇子并居住在王府中的双字封号妃嫔仅有宁悫妃董鄂氏,可以确定“安诚妃”即是“宁悫妃”。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六月二十一日,《居易录》记载宁悫妃在裕亲王府去世。
公侯伯以下的满汉文武官员都赴裕亲王府齐集。康熙帝及仁宪皇太后亲自到来看视,圣祖甚至冠摘缨纬,并且祭酒行礼,余仪与恭靖妃丧礼相同。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十九日,由曹八里屯殡宫移葬位于清东陵的孝东陵(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
董鄂氏未知何故有两种不同的称呼,她被称为宁悫妃、宁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