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孟子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中文名孟轲
  • 别名孟子,子舆,子车,子居
  • 国籍东周(战国时期)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邹(今山东省邹城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己酉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壬申年)
  •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
  • 信仰儒学
  • 主要成就被加封为“亚圣公” ;后世称为“亚圣”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发扬、完善并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学、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 代表作品《孟子》
  • 学派儒家
  • 影响孟氏始祖
  • 尊称亚圣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