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孟母位居其首。
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这里的“魏公子”是说魏国公子仉启,但关于仉启,史籍无考。
孟子的父亲,史籍不见记其事,乃至明代《阙里志》才出现:孟子三岁丧父。孟子是否三岁丧父,在《韩诗外传》、《列女传》俱无此说。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孟父实非早卒,其三迁断织或者父出游,慈母代严父耳”。《风俗通义》、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孟母,仉(zhǎng,音掌)氏,即鲁大夫党氏之族,后为仉氏。张澍《姓氏寻源》说:“仉,即掌字。”明代陈镐《阙里志》曰:“孟子父名激,字公宜,娶仉氏。”而《重纂三迁志》则说:“元张髯撰孟母墓碑云:旧碑题孟母李氏。’旧碑即孙弼《邹国公坟庙碑》,王志改称《谒祠记》者。碑云:‘公夙丧其父,母李氏以贤德称。’言之凿凿,此碑具在墓侧,似非臆造,第后人磨李改仉耳。《阙里志》载:‘此碑文李氏甚明,今学者多从仉氏。’”
“党”、“仉”、“掌”,音近相通。所谓“磨李改仉耳”,似可能为磨“掌”改“李”耳。孟母大概就是鲁国大夫党氏之女,并非晋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