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治水
姬晋(王子乔)像雕塑壁画形象(3张)据《国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泛滥,将要冲毁王宫。周灵王想要采取壅塞的方法治理。姬晋对此表示反对,并认为“古之圣王唯此之慎”,应当多顾及自然因素以及壅塞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之后姬晋围绕此问题展开论述,援引了古时的共工、鲧为例,认为他们“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并举了古代治水的“一王四伯”(一王即为禹,四伯即为四岳,称四岳伯)以作对比。认为采用壅塞的方法“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不仪生物之则”。姬晋还将二水泛滥称为“夫二川之神,使至于争明”,认为周灵王壅塞河水的方式是掩饰争斗。最后借着二水泛滥,表达了要顺应自然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的生存,才能巩固周王室。
但周灵王并没有采纳姬晋的意见,还是采取了壅塞的方法治水。到了周景王在位期间,朝政就开始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等到周景王去世,王室大乱,到了周定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就更加衰弱了。
会谈晋使
王子乔像,取自天全堂1946年《东沙筑塘王氏宗谱》后来,晋平公曾派遣大夫羊舌肸出使周王室,面见了姬晋并与之交谈,羊舌肸“五称而三穷”(称举五事但有三件事无言以对),羞愧而退。回国后告诉晋平公,姬晋年少聪慧,应该立刻归还占领周的两座城邑,如果不还的话,恐怕他即位后会对晋国进行惩处。盲大夫师旷不同意晋平公归还两邑,因此自荐前往与姬晋会谈。
师旷与姬晋从君子之德、名分之分、治国之道三方面展开交谈。师旷问姬晋,自舜以后谁有广博的道德,姬晋从“天”“圣”“仁”“义”四种有良好品行的人中举例回答了师旷的问题。师旷又问从名号之中,谁是最尊上者,姬晋从不同爵位的责任,比如“善至于四海”的人即为天子,以此回答了师旷的问题。
英年早逝
之后姬晋弹奏《峤》曲,并赐给师旷一架马车,并借机敲打师旷的来意。师旷感到词穷,请求离开,并询问姬晋是否将为天下的宗主。姬晋听闻师旷能够听人声而知道人的寿命,便向他询问自己的命运,师旷称姬晋可能不长寿。姬晋听后,也说自己仅有三年寿命,并告诫师旷不要说出去祸及自己。
师旷归国三年以后,姬晋的死讯果然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