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锴

李锴(清代学者、诗人)

李锴
李锴(1686年-1755年),字眉山,一字铁君,号睫巢、蝶巢,又号廌青、焦明子、后髯生、樵明子、幽求子、豸青仙人等,与辽东人戴遂堂、陈石闾齐名,有“辽东三老”之称。汉军正黄旗籍,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自署襄平(今辽宁沈阳)。中国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李锴家世贵盛,一门高官,其岳父索额图更是声势隆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监生,补为汉军正黄旗银库笔帖式。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朝廷于极边绝漠屯戍,李锴自请兴屯黑河,逾年归。再使南河,赐七品冠带。乾隆元年(1736年),举孝廉方正,亲诣有司力辞。荐试博学鸿词,报罢。乾隆十五年(1750年),诏举经学,众大臣荐之,以老病辞。论诗在“诗言志”的基础上提出诗“有远言”“有婉言”“有精言”“有微言”,对“诗言志”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其诗清新别致,多山水田园之作,诗风古奥峭削,颇有陶渊明、王维风韵。其文章与江南陈梓齐名,又有“南陈北李”之称。著有《原易》3卷,《春秋通义》18卷,《尚史》107卷,《睫巢集》6卷,《后集》3卷,《含中集》5卷,《鹰青山人集杜》1卷,《焦明诗文删》等。积20年之苦功修成《尚史》,在体例上有所创新。文集经近人金毓黻编订,名《李铁君先生文钞》2卷,收入《辽海丛书》中。

  • 别名铁君
  • 所处时代清代
  • 出生地豸青山
  • 主要作品《睫巢集》、《原易》、《春秋通义》、尚史
  • 本名李锴
  • 籍贯辽宁铁岭

李锴画像李锴隶属汉军正黄旗,出身铁岭名门望族辽东李氏,为明太傅宁远伯李成梁的叔祖父李春茂的后裔,父亲李辉祖历任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及刑部右侍郎,母亲为正红旗满洲董鄂氏,开国名臣何和礼的曾孙女,妻子桓若为正黄旗满洲赫舍里氏,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孙女,大学士索额图之女。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田园诗人,与同时文人戴遂堂、陈石间齐名,素有“辽东三老”之称。

李锴祖籍铁岭,为康熙己卯年刑部右侍郎李辉祖之子,内阁大臣索额图之女婿。查其铁岭谱书得知,他“生于康熙丙寅年(1686年)十月二十日戌时。由监生于庚辰年(1700年)补授本旗银库笔贴式。壬午年(1702年)缘事去职。丁亥年(1707年)南江效力,工竣议赐七晶顶带。”中年时弃职“携妻隐盘山,买田豸青峰下,构草舍,阿山畦以耕”(《铁岭县志·人物》),过着“因庄无物不天地,或不将身玷水云”的庶民生活。乾隆初,朝廷下诏举经学,朝臣多人举荐李锴,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而推却。李锴才华出众,博学多闻,喜好游历山水,酷爱品尝香茗,常弹奏乐器,无事则闭门吟诗作赋,著述甚丰。晚年更少出门,很少与人来往,在盘山住20年,于乾隆十一年(1746)辞世。他在农村从事耕耘,和农夫田父结友同时目睹农民贫困,深感同情,甚至慷慨以助。他生1子,4女,年60岁卒。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