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赫舍里·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清代康熙年间权臣)

赫舍里·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1703年),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之子,康熙孝诚仁皇后叔父,中国清代康熙朝大臣。赫舍里·索额图初任三等侍卫,直接晋升一等。康熙七年(1668年),任吏部右侍郎。历任一等侍卫、国史院大学士兼佐领。康熙帝即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康熙帝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康熙九年(1670年),任保和殿大学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察大考,顾八代勇冠三军,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战功卓著,翰林院注考“政勤才长”,索额图改注 “浮躁”,致八代降调。次年,改任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其弟心裕、法保懒散骄纵,索额图教导无方被夺去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只任佐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索额图为中俄谈判使团首席代表,率使团至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最终双方在对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年老休致。后因在清朝宫廷斗争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其弟心裕乱法,赫舍里·索额图结党妄行,看重李光地,与明珠相互攻击,争权夺利,议论国事,骑马逾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于禁所。

  • 别名索中堂,索相,索愚庵
  • 愚庵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盛京(今辽宁沈阳)
  • 逝世日期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 主要成就辅佐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签《尼布楚条约》
  • 本名赫舍里·索额图
  • 旗籍满洲正黄旗

早年任职

索额图为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索额图早年为皇宫侍卫,康熙七年(1668年),索额图任吏部右侍郎。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索额图辞去吏部右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康熙帝以下棋为由召索额图入宫谋划,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并惩其党羽,康熙帝在索额图得力协助下始得真正主持朝政。

康熙八年(1669年)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

康熙九年(1670年)清朝再次恢复设置内阁,索额图改任保和殿大学士,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离任。

宦海沉浮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索额图以病请求解任,康熙帝命其在内大臣处上朝,不久授议政大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康熙帝对议政王大臣,列举索额图不端行为说:其一,索额图之弟心裕素行懒惰,屡次空班,皇帝交给索额图议处,索额图从轻处置,只罚俸一年。其二,索额图之弟法保懒惰,被革去内大臣职务,随旗行走,但仍不思效力赎罪,在外校射为乐,索额图未能尽教训之责。其三,索额图自恃巨富,日益骄纵。于是康熙帝决定:革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考虑维护太子胤礽势力,于是再次启任索额图,任领侍卫内大臣。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特命索额图带领盛京、吉林、科尔沁兵前往巴林,与裕亲王会合,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进行决战,在击败噶尔丹后,索额图等因未即率兵追剿,而降四级留任。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索额图随康熙帝到宁夏指挥战事,回京时康熙帝命索额图管理水路设站事务,以索额图此次出征有功,恢复原级。

失势获罪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南巡至德州,皇太子胤礽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索额图留居月余,皇太子胤礽病愈,一同返回北京。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很密切。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索额图也被牵连在内。其次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倾陷索额图的人,首先令人注目的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索额图常以“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士奇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颐指气使,以奴视之”。以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显贵,但见索额图时,“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高士奇随驾北上,这时高士奇已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明珠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被幽禁于宗人府。

圈禁处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康熙帝下旨赐死索额图,索额图的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