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刘镮之

刘镮之(清朝大臣)

刘镮之
刘镮之(1760年-1821年),字佩循,号信芳。清代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注沟镇)人。祖父刘统勋,父亲系刘墉胞弟刘堪。清代官吏。刘镮之自幼由伯父刘墉抚养。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官授检讨。后大考获二等,迁翰林侍读。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侍讲学士、授中宪大夫。嘉庆三年(1798年),升侍读学士。嘉庆四年(1799年),任詹事府詹事,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管礼部侍郎。嘉庆七年(1802年),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嘉庆九年(1804年),授荣禄大夫、经筵讲官。后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户部右侍郎提督直隶学政,后以工部侍郎任江苏学政,次年,迁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嘉庆十八年(1813年),署理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嘉庆十九年(1814年),调户部尚书,仍兼顺天府事。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任兵部左侍郞,次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任兵部尚书。七月,道光帝即位,加刘镮之太子少保。九月,任吏部尚书。次年,刘镮之卒于任上,终年61岁。

  • 佩循
  • 信芳
  • 所处时代清朝
  • 出生地山东诸城
  • 出生日期1762年
  • 逝世日期1821年
  • 本名刘镮之

刘镮(huán)之的父亲刘堪早卒,自幼由伯父刘墉(yong)抚育成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追念刘统勋的功绩,钦赐刘镮之为举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刘镮之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升内阁学士。嘉庆九年(1804),提督江苏学政,迎养祖母颜氏于江阴学署,颐养天年。乾隆间,颜氏曾随刘墉两次就养于江苏学政衙署。嘉庆九年(1804),年已九十。这年七月,八十五岁的刘墉奉旨为庶母九十生辰祝寿。嘉庆帝御书“萱辉颐祉”赐之,被江南文士称之为“称觞盛事,从古未有”。刘统勋的得意门生赵翼赠诗云:“接武两朝贤宰相,疏封一品太夫人”。当时公卿赠贺寿联云:“帝祝期颐,举朝祝期颐,合三代之门生,亦共祝期颐,八座恩荣昭海内。夫为宰相,哲嗣为宰相,备六官之文孙,又将为宰相,九旬福曜荫江南”,一时传诵大江南北。

嘉庆十年(1805),授户部右侍郎,历任顺天学政、浙江乡试正考官、江苏学政,升兵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缉捕林清的党羽有功,赏加太子少保衔。嘉庆十九年(1814),署理刑部尚书,其母七十生辰,赐御书“贞寿延祺”。补户部尚书,署理吏部尚书,因连续数月奏折不多,遭到革职。后署兵部左侍郎,升左都御史,兼管顺天府尹,复赐紫禁城骑马。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兵部尚书,复加太子少保衔,调吏部尚书,充经筵讲官。

道光元年(1821),刘镮之去世,赐谥“文恭。皇帝加恩,赏给陀罗经被,库银500两办理丧事,并恩荫长子兵部员外郎刘喜海服阕后,以郎中补用;次子刘华海赏给举人”。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